勤五行属什么?

巢晨晖巢晨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说文》解“勤”为:“劳,力居切”“劳,苦也。从力声” 可见,“勤”与“劳、力”关系密切。但古人并未将“勤”字训作劳苦之义。如《荀子·富国篇》:“不勤其业而财足,非道也。故君子耕农,以明夫贵贱之分;匠斫(zhuo)以知曲直之宜……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则先王之制也。”又同书《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春气至则草木生矣,秋气至则草木落矣。”此处的“勤”均指劳作或事功。

2. “勤”本意为“勤勉”(即勤劳),在早期文献中多与做事相关,后逐步演化为一个人性格、品德的修饰词。 关于“勤”的词源义,一般认为源于甲骨文的“”形,许慎《说文解字叙》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天文,俯则地理,灵台立司南”,其中的“司南”即为“勺”之形,据研究,这个符号是指南针的形状[1]。因此有学者认为“勤”的造字本义就是“勤于工作”,引申为努力、劳碌等意义。

3. 《尚书·大禹谟》中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一句,此处“勤”用作动词。《诗经·大雅·烝民》中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厥君”一句,其中“勤”亦作“勉”讲。由此看,“勤”可作动词表“勉励”义。

4. 由第三点可知,“勤”还可作名词用,表示行为对象。这种用法很早就有了,如《论语·述而》载孔子语曰:“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这里的“艺”就指六艺中的礼、乐、射、御、书、数,是学习的内容而不是行为的目的。又据汉杜预注:“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可见五教也是教育的对象。《诗经·邶风·柏舟》有“德音不分,从古犹今。吾何知焉?被谗信谗”句,朱熹集传:“言人修德以自全,不可不明辨是非善恶,使之分然如睹影见响然耳。自古如此,而今犹是如此,我安能独知其所以然而不然哉?”这里的“分”也可视作“勤”的对象之一。

5. 上文提到,《荀子》中提到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可见在古代,“劳"和“勤”是可以互用的。

6.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通常把“勤恳”、“勤奋”、“勤快”看作是一个近义词群,但实际上它们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勤”强调人的一种品性特征,侧重于主观意愿方面,含有勤勉之意,多用于形容人的状态或性情;而“恳”侧重表达某种态度倾向,含有认真仔细的含义,常与“恳求”连用,用以表现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而“奋”则表示振作兴起的意思,主要强调的是行为的主动性;至于“快”则是速度快或效率高的意思了。

7. “勤学苦练”一词源自宋代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十一•学而篇一》,原话是:“凡学忌徒虚文,须实事躬行,若不实,便无益。”意思是学习应当脚踏实地的做,如果只是嘴上说说而不付诸实践的话就没有任何益处了。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勤”不是嘴上功夫,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有所收获。

优质答主

五行生克,其实是在阴阳之中产生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循环的。相生,就是生我者;相克,就是克我者。比如水生木土生火等等,所以有“水多木漂”的说法。 这是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不是科学的,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认识方式而已。

古人认为五行的属性是不变的,但是实际上也是变化的。 所以古代人讲究平衡,就是要求这五种属性在人体内保持平衡状态才是好的,这个平衡就通过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达成和维持的。 如果偏行或者失衡,那么就要补回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