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五行属什么?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又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地势坤,君以厚载物”(《周易•坤卦》),可见“天行健”亦与五行无关(当然,这里的“天”是虚拟的,并不是指自然界的天,而应该是形而上意义上的“天”)。
汉代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这是五行说的基本框架之一,另一个框架则是“五德”说——金木水火土各有其德,如夏为火德,商为金德……如此往复,循环不已;秦得黑帝之位,应水德之运,故改法度,去礼乐,尚黑色。 这个体系很复杂,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研究下。
总之秦汉时期的这些学说都不是边字来代表的,而是“界”“际”“界”“畔”之类的(不过现在它们都通作边界了)。
再说说“畛”“域”“疆”“界”“畔”几个字的来历及区别吧。 “畛”:甲骨文中无此字,西周时出现,是田边的沟渠,后引申成道路、界限之意——“各执其剂(剂:同‘籍’。分界的标志)”(见于《左传•桓公十一年》和《公羊传•庄公四年》);春秋末年或战国初年小篆中出现了此字,后世沿用至今。 “域”:原意指圈养牲畜的栅栏等,后来引申出范围的意思——“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疆”:甲骨文中无此字,西周末期至东周早期小篆中出现,原意为两马相并,表示力可匹敌,引申为疆界、边界——《荀子·正论》:“百郡千县,靡有孑遗。”(没有一郡一县逃脱) “界”:这个字最早出现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据说是“土旁加界”,表示划分土地的境界。 “畔”:金文字中作“㢼”,原意是小坡,后逐渐演化为地界、田坎,再后来又引申出边缘、边沿的意思——《孟子·公孙丑下》:“舍则孤,行则匹夫。”(离开团体就只能当个普通人啦!)
PS:我查了下字典,发现许多古书上都有解释边字的,而且大多还带有出处。所以这个问题还是要问专业一些的学者们比较好哦~比如你们可以找一些古文献来看看嘛~~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