琡五行含什么?
1. 「琡」(又作「琡」)字读chú (除),不是shū(舒)或zhū(朱)。 2. 东汉末年魏国有一个大将军名曹摅,因与曹操同族而得姓曹。《三国志·魏书》有传:「曹摅字颜远……年二十一,太尉王允辟为掾。出补陈郡守。时郡多寇盗,以恂威惠并著,前后诸守不能制。後迁颍川太守。」「琡」就是「摅」字的异体;而「纾」是「遹」字的异体。可见「纾」和「摅」、「琡」和「摅」都是古今字的关系而已。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请参考 @青衿 的答案--因为古代汉语的「伸舒」一词中的「舒」在近代汉语中已经变成了表示引申的意思,所以必须找一个别的字来表示原来的「伸展」之义,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字来替代它。
3. 「琢璧当席」句中的璧是指平圆的玉器,一般用来祭祀或做礼器用;而「璧」在古代也有「完满无瑕」的含义,故「琢璧」可指打磨光滑的璧玉之意。不过这句话应该是说拿琢过的玉石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吧?那麽这里说的应该就是指「玉璧」了,这种玉器外方内圆,中央常有一小孔,可供穿绳子把玩。当时人们往往用它来赠送给宾客,以示恩宠。例如《世说新语·赏誉上》说:「谢仁祖见王刘曰:『卿莫作复官伯,我欲逐之!』」其中「复官伯」就是指再次被授予官职。这是因为王导和王敦都曾做过大司马,也就是「督豫州扬州之四郡军事」这样的职位,而谢尚曾经也做过此职,所以就「复官伯」了。
4. 这题问的是「何谓三才」,但没问「为何三才」,所以我就不谈「天地人」这个由来甚早的说法了,只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吧——我觉得这所谓的「三才」,其实就是古人用来说明宇宙万物构成原则的一个比喻。之所以叫「三才」而不叫四才、五才或者十二才呢?那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而由两样东西构成的体系一般都是「三五而变」的;所谓「三五而变」就是说两个东西合起来能变成三个东西。所以古人往往喜欢将一些事物概括成三。比方说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三星指的是参宿、心宿和商宿(古书中常常提到这三颗星);三宝指的是玉、帛和赤丹;三才指的是天、地和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