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见于《尚书·洪范》篇中的“水、火、木、金、土”五种基本物质。这五种基本物质不仅是构造成万物的基本元素,而且也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宇宙变化中各种状态的表现,即所谓“天人感应”。因此五色与五行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五行学说在汉代被引入医学领域之中用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此后历朝历代均有发展完善,直到明代,朱丹溪等人正式确立以五色配五脏的诊病模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关于五色与五脏的关系,中医古籍中有如下记载(此处摘取部分原文) : (1)《灵枢·本藏》:“五脏者,故得六府与为表里,肺脏合皮,心合脉,肝合筋,脾合肉,肾合骨。”又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2)《素问·脏气法时论》: “肝病者,愈于夏;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肾病者,愈于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咸补之,甘泻之.."
(3)张景岳注述《类经图翼》说: "五脏六腑皆有五色,而各藏其腑,内应六腑,外应六腑之气色者也。如肺色白而应于大肠,心火赤而应于小肠;脾色黄而应于胃,肝青而应于胆,肾黑而应于膀胱等是也,其余皆可以推此而类推也。“
(4)杨登盛著《中国古医籍概论》 : 五脏应五志,六腑应五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故为怒,怒动则肺伤而为咳;心在窍为舌,其臭香,其色赤...…脾主舌,开窍于口,其臭香,其色黄,故为喜;肾在窍为耳,其在天为玄,在地为水,故为恐;肺主鼻窍,在天为清肃,在地为金,主声,故为悲;
以上文字大意皆为将人体脏腑的机能与季节、气候联系起来加以说明,从而体现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以及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可知,古人已经认识到不同颜色的光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将其分别赋予了不同脏腑。例如白色入肺对应夏季;红色入心对应冬季等等。
综上而言,可见古人的观点是认为不同颜色会作用于相对应的脏器,进而对其产生影响或作用。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种理论难免存在着局限性,需要后人进行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来证明它的正确性与合理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