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在五行属什么?
“段”与“段”二字,皆以“干”为声符、以“土”或“王”为意符而构形,其读音亦同(duàn); 然二者之结构却大不一样——“断”字由“刀”与“十”两部分构成,而“段”则由“干”、“王”及一短横组成——《说文解字》释曰:“段,物之一段也”;“断,割也……从刀,从篆省声……” “断”字乃象形字、会意字,本义即为切断之意; 而“段”字的结构要复杂一些:“干”“王”——合而成“坤”,又“坤”有地之大义,故“段”者,土地之一段也;“乾为王”,“王”字作意符,表示所切之物为帝王所用之物,从而暗示其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段为帝王封地,即封疆,如《公羊传·隐公元年》云:“何言乎诸侯割相关,封土建国,以藩屏周”;此“关”读平声,为边界之义。 《论语·季氏》中亦有“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一语,其中的“邦”也是指国域而言的。 段还有分段的意思,譬如《孟子·公孙丑上》中有谓:“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过”就是过错,“人告之以过”就是说有人把子路的过失告诉了他(大概意思就是说别人指出您的不足之处),可子路听了之后竟然十分高兴!于是孟子就问道:“子之道,莫若使徒布衣粗食,恶衣恶食则身不厌,不好书不读书则心不忧”(大意是说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的话,那么你就应该让门人们都做平民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即便吃粗粮穿破衣服他们也不会厌倦自己,而且如果他们不喜欢读书的话心里也就不会感到忧愁了),孔子提倡弟子们能够接受批评并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所以孟子的这一问其实就是在暗讽子路好大喜功、目空一切、刚愎自用。 段又有段落、章节等意思,是现代汉语词汇。例如,《楚辞·九章·惜诵》有云:“惜诵以至幽兮,泣增沾履”;这里的“惜诵”就是一个段落的名字,此外如屈原的《涉江》也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下而伐荆”一句,这里显然用的是顺承的关系,也就是说作者是按照这个顺序叙述他渡沅水的事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