徉五行属什么?

白栩钶白栩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徉”读yáng,古同:佯1、佯佯(yáng yáng):形容行走的样子;2、徉徉(yáng yáng):亦作“洋洋”,形容走路轻飘的样了子;3、徉怨(yáng yuàn ):假装怨恨。

《汉语大字典》和《新华字典》都没有标注“徉”属木或属土,其实它应该属于“辵部”属火。

下面我们看看“徉”字的本义。 “徉”字的甲骨文字形为: 从上至下解释如下: 上部的“彳”是足字旁,表示与行动相关。 中部的“羊”不是“阳”,它的金文和小篆字形都是“羊”,是象形字。羊头朝右,羊尾朝左,所以它是向右走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此字像人右手执殳之状,因此也有学者把“羊”写作“殳”。 下部的“夕”指夜晚,也指日落。这个字形像一个在夕阳余晖中的人儿向右走来。所以这个字形的本义是人白天晚上左右摇摆地走来走去,也就是“徜徨”的“徉”。

《说文解字·辵部》中说:“徉,仿徉,踯躅也。”意思是“徉”就是模仿徘徊的样子,又形容踯蹰踟躇的样子。从本义来看,“徉”应该是个中性词,但它常常用来表达不好的意思,比如:

其一,《诗经·陈风·宛丘》中有句云:“猗欤洵兮。”毛传曰:“洵,美。”朱熹集传:洵,假音。按,译文将“洵”翻译得不对。这句诗的意思是:“啊呀真美好!”这里的“洵”应解为左右摇晃的样子。后人用“洵”形容步伐摇摆不定的样子,如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的“盘盘兮辚囷,康况兮钩盘。”“洵”还有“确实”之意,如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中的“至于今日而洵然。”

其二,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刺秦王后,太子丹“恐秦还击,亦未知所置荆轲尸所在”。裴骃集解引张晏语:“秦还击燕,恐樊於期首被质,而荆轲身不能还,故置之于河北。”这“河北”二字出自汉·高诱注“河北谓易水之北,是荆轲葬所”一语。据此可以推知,所谓“樊於期自刭以徇于河北之地”指的是把自己杀死后放在易水北岸,以便让荆轲能带回他的脑袋献给秦国,以此换回放走荆轲的太子丹和燕国不被攻打。但不管怎么样,“河北”还是借代了“踉跄倒地”的形象画面,因为“河南河北”是对举的地理概念,当“河北”成为动词时,一般表示向相反的方向行进。后来人们便用“佯装”来形容假装某种行为。

其三,《晋书·苻坚载记下》中记载苻坚曾对姚苌说:“吾欲以吕光代之,公可乎?”姚苌回答说: “陛下欲舍光而赐臣,臣敢不听命乎!虽然如此,臣未敢闻命也。昔桓王委任姜兴而无悔言,昭王委任屈建而无衅隙,皆上下同心,君臣辑睦所致。陛下今欲舍光,使臣辅之,臣虽庸闇,岂不知也……若以光为晋敌,不如早废之。”这段对话说明,苻坚打算用儿子吕光代替自己的位置统治前秦,但姚苌却不同意。于是苻坚问:“卿以为光才智不及朕邪?”姚苌答道:“非谓光才智不及陛下,但兴、建俱桓、昭之世臣,陛下委任之后,君臣之义既定,是以不敢擅违先帝遗命。吕光陛下外孙,主婿朝廷之人,弃天下之后委付之轻,臣恐文武之众将有异志。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中也提及司马懿曾对曹睿说过类似的话:“臣观文帝文辞,不如武帝远矣;然聪明机警,有过人者。夫唯‘文以止暴’,‘德以敦化’,苟非其人,孰能克终!”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曹丕文学造诣比不上他父亲曹操。但他聪明过人,做事果断。正因为只有文治才可以阻止邪恶之行,只有以德教化才能稳定国家。如果由不合适的人来担任君主,那怎么能算完美无缺呢?曹丕所说的所谓“佯装”其实是故意装作聪明的样子欺骗自己而已。

经玉蔚经玉蔚优质答主

字义:“徉”读yáng,本意指“走的样子”、“游历”的意思。 说文解字:【卷二】【行部】佯(洋) 羊声。从辵,羊声。杨扬切。 康熙字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余章切。音陽。《玉篇》:假裝也。《廣韻》:遊戲。《韻會》:佯佯,遊蕩貌。亦作揚颺。又作徉徉。《集韻》:揚揚,行貌。《韻會》:楊揚,行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