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在五行中属性?
题主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五行的性质和定义,另一个是干支的阴阳属性。 现在网上流传的五行定义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都是依据阴阳属性对五行进行划分,即把五行分为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和阴五行(土金水木火)。 其实这种划分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五行最初是依据其自然属性而划分的。《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五种物质在古代被形象地比喻为君、臣、民、宾、主(帝),以象征不同的社会地位——君主和水一样,至高无上;臣像火,要温暖恭恭敬敬地侍候君主;子民像木,要任君所使;贵宾如金,要受到特别的尊敬;主(帝)像土,是万物中最尊贵的。所以上古帝王称呼自己的儿子为“殿下”“殿老”,也就是“在殿堂下的意思”——土当然是在中央了,而水在上,火在下,木左旋,金右行,不都是在土的周围吗! 所以古人认为的金木水火土其实不是指五种具体物质,而是表述五种运动状态的符号。这个观点得到现代科学的支持,比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公式其实就可以理解为运动的五种状态:引力是相互吸引且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的,表明运动具有方向性并且是一种“趋下的运动”(即向下且往中心的运动,当然也可以向上);而中心距离的平方则是描述运动是否具有饱和性的,也就是说当两个物质足够接近时,作用力会呈指数增长,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极限值,此时运动的状态就具有了饱和性。所以从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上古时期人们对五行所做的自然属性的描述是正确的。
至于为什么要把阴阳属性作为区分五行的标准呢?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因为古代自然科学的不发展,导致人们只能根据朴素的认识把同属阴阳属性的东西归为一类,以为这类事物都具有相同的本质。事实上自然是阴阳对立统一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阴阳两个方面组成的(这就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即“阴阳平衡”),因此用阴阳来划分五行确实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