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强弱怎么分?
五行生克制化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论述了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规律和疾病传变机理等。
《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又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可见,古人非常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界的五行规律来调养生命活动。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草木之春发、夏荣、秋实、冬枯。古人将人体脏腑之气化生运行的规律概括为“天人相应”“五行相生”。
所谓“五行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形容脏腑之气相连相生的过程。在临床上,如果某个器官有了病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的“子病”,也就是观察和它相表里或者相连接的脏腑是否也有了病变,这样就可以对疾病的部位做出判断。
反之,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某一个脏腑的气机发生了逆转,即所谓的“乘侮”,那么就可以推断这个脏腑对应的形体器官可能有病变了。这就是中医理论中“五行相生”的临床应用。 不过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的五行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它讲的是功能上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指具体的一五行。就像数学里的函数一样,它描述的是变化趋势,不是具体的数值。中医理论中的五行也是如此,它是讲功能的相生相克,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相对性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
1. 木旺(虚)火衰,并非指木多灭掉了火,而是说木能够生火,又能够消耗火气,导致火衰。
2. 金盛水衰,不是说金把水完全沉淀下去,而是说金能够克水又能生水,导致水衰。
3. 土生金,不是说土里长出金子,而是指土能提供金子的营养成分,从而助其生长发育。
4. 水克火,不是说水的力量大于火,而是说水善于灭火。
5. 火生土,并不是说火的温度高于土壤,而是指火能够加热土壤里水分的位置。
6. 木克土,并不是说树木高过土地,而是说木能够制约土的力量。 总之,五行在中医里是一个非常灵活的概念,它在中医理论中所表述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理现象,而是一种阴阳消长、转化、平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