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五行中属什么?
先秦时期,五行学说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汉代,它成了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盛行,道教也日渐兴盛,因此五行说又有了新发展;隋朝以后,阴阳五行更被融合到道教的典籍当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体系并沿用至今。 那么先秦时期形成的五行原指什么呢?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又各代表了哪些含义呢?
1、金,在西方文化中,金属总是同"财富"与"权利"联系在一起的;而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金色也属于“西方”的颜色,并且与“财富”和“权贵”相联系。《尚书·禹贡》中有云——“厥贡铁。”这里的铁就是属于金的矿物原料。
2、木,在五行学中说来是指万物生长的力量——春天来临,树木发青,百草发芽,这是“木”的力量的体现;而人身体的五脏之中也有一个“肝”脏,五行学说认为它是主疏泄的,肝的功能正常,人体气机调畅,血脉通畅,精神振奋;反之则肝气郁滞,气血失常,出现肝病以及一系列的并发症。
3、水,五行学说认为水是阴盛阳微的象征,因此水过于旺盛的时候就容易损伤阳气,导致阳虚体质的形成。《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虚而不能荣养筋脉,则引发肢体屈伸不利、麻木、痉挛等症。 ”所以,平时我们所说的“水”多指肾而言,肾脏有储存水液(血液),调节水液(血液)的功能;如果肾出了问题,上述功能就会丧失或减弱,从而产生相应的病症。 当然,这里所说的“水”只是一种象征,而不是具体的水液(血液)。
4、火,在五行中,火是阳气的代表,具有温暖、升腾的作用。如果机体阳气过盛或者情绪波动过大,容易导致心火亢盛,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失眠等症状;肝火旺也容易犯脾,出现脾气暴躁、食欲不振等情况。 所以说,五行中的“火”并非仅仅指某一器官之火,而是代表了一种功能的旺盛。
5、土,在五行中居中间位置,具有培植万物的功能,因而也被看作是生命的根源。而我们的脾脏就如同土地一样,具有吸收营养、化生气血的功能,同时还有统摄津液,阻止渗出的作用;如果脾虚了,这些功能就丧失了,机体就很容易出现湿重、水肿、痰饮等病症;而中医的方剂中常常有用到“土”的药,如白术、山药等等,都是补脾之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