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字繁体几画五行?
孙,是汉字中的常用字,也是历代书法家最爱的字之一,比如王羲之的《兴福寺》、颜真卿的《勤礼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等作品中都有这个“孙”字。 说到这个字的起源,可追溯到秦代小篆中“申”字的写法,到汉代隶书时,“孙子”的“孙”字写作“」,」字形与今天差不多,但是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至于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我想应该与草书写法有关。因为人们在看草书写法的时候,常把「看作是一个字,并且认为它是从“竹”字头,所以从「的字都带有一个部首——「,而孙字就是这样被“改造”了。 隋朝时《龙手帖》中有“孫承恩”字样;唐朝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里有“孙思邈”、“孙景初”,宋朝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有“孙伯固”等等。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孙”多作名词用,表示姓氏或地名;而唐代以后,“孙”才开始作动词用。
关于孙字的演变过程,我画了一张示意图: 上面只是简单讲了讲孙字的来源以及一些有名作家的作品中的“孙”字,下面来说说这个字在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不同读音——“孙”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读音。
现在“孙”字普遍的读音是(sūn),但是在汉朝和晋代的文献中,“孙”字有两个读音:shūn 和 sūn;明朝《集韵》中,“孙”字还有suò的读音。 关于“孙”的不同读音,有人做过统计,在明清小说中,“孙”读suo4的达382次之多,读suen4 的167次,shun4的58次,其余几音仅有19次。这几个读音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