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火主什么器官?

令狐静旭令狐静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中,五脏具有喜恶的特征。 《黄帝内经》中说:“心欢喜,脾忧愁,肺悲,肾恐惧,肝胆愤。”又说:“肝气通于目,心病生于舌,脾病生肌肉,肺病伤皮毛,肾病归骨髓。”可见五脏与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反过来,我们身体上的某些变化也反映到心理上。比如,中医把望诊中的“望色”分为五色,即:赤色如丹砂、青如葱叶、黄色如黄豆、白色如鹅羽、黑色如乌漆。《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中提到:“天暑衣厚则腠理开而大汗出,甚则喘息短气……天寒则腠理闭而汗不出来,恶风,手足发冷,身重倦怠,痰涎清稀。”这就是说天气的凉热直接影响着汗腺的开合和汗液的多少。

还有五劳(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耗(恼怒、忧思、悲观、孤独、缠绵病榻)、五损(饮啖无度、生冷不节、起居无常、房事过度、劳动损伤)等导致五脏功能逐渐衰退,出现种种病理状态。从生理上讲,五脏功能正常是身体健康的保证;从病理上讲,五脏病变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保养好五脏至关重要。

在五行相克关系中,“火克金”“土克水”最为常见。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脏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五脏犹如五个管理人员,管理着我们身体的各个环节,所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在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健脾益气、温补脾阳的食物。中医讲“甘味入脾”,多吃味甘淡之品,如山药、扁豆、玉米、豌豆等;还要多吃性温的水果,如荔枝、桃、龙眼肉、大枣、橘子等。

另外,还可以多喝一些茶。我国民间素有饮茶养生的习惯,茶叶中含有儿茶素、咖啡因等多种成分,具有很好的强心、利尿作用。药理研究证明,茶叶还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这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那一叶那一叶优质答主

《黄帝内经》理论中,五脏还按照五行之间的生克规律来维持平衡,相互滋养,相互克制,维持人体的健康。所以只有五行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我们的身体才会真正“平衡”呢。五脏五行相生的关系是:肾水,是肝木的源泉;肝木,滋养着心火; 心火,滋养着脾土;脾土,滋养着肺金;肺金,滋养着肾水。如上所述,人体内五脏和五行存在着比照的关系:肺对应金、脾对应土、心对应火、肝对应木、肾对应水。

五行火对应心(包括神、血脉、舌、肤 、荥血等)、小肠、胃、三焦、胆等。

心,位于胸腔之中,在膈膜之上,为纵形中空海状器官,内分左右两心房和左右两心室。心有经脉与小肠相联属,故心合小肠,两者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所说的心,不单指心脏,而是一个包括与心脏相关的所有系统和组织在内的心系,主要包括血脉和神明两个方面,相当于西医学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血脉在人体内是环周无端的,由心所推动、调和、指挥而运行不止,所以说“心主血脉”。包括血脉运行有力、顺畅和充盈,使全身各脏腑、器官、肌肉、皮肤得到充足的血液濡养。如果心发生病变,导致血脉失司,常出现“血不华面”(面部无光泽)、“血不上华”(头晕目眩,视物不清),以及由于血脉淤阻或失统摄引起的各种失血,及紫斑、咯血、便血等。

“心主神明”又称 “心藏神”,因“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而行营卫”(《灵枢·决气》);“血气者,人之神”,所以“血者,神气也”(《灵枢·平人绝谷》)。“心”在功能运动上,既有“容受”特性又有“中精之腑”特点,主要“通调水道”、“运行血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