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五行属性是什么?
姓氏,《汉书》云“西汉皇帝姓刘”;《晋书·宣帝纪论》:“世祖以圣武之故,承魏姓而氏族隆盛。” 汉代以前,姓明确标识血缘家族的源流之所出(所谓“姓自母系”)。
汉代以后直到唐代,姓标识一个家族起源于何地或其先人以何处居乡里。如《后汉书》所记载的东汉十九个宗亲世家大族中,除了邓氏源于南阳郡以外,其他十八个姓氏全部是“旧姓”或称郡姓,即源自于汉代的郡望。可见,在东汉时期,姓已经和今人意义上的籍贯概念差不多了。
从唐朝开始,姓的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氏代姓行”的现象,也就是说,姓逐渐被氏所取代了,变成了一个地名的符号。唐陆贽在《姓氏论》里对这种现象有详细的描述: “氏之所兴,盖由爵国。姓之所存,亦曰封邑。自秦灭六国,荡涤寰宇,爵号既亡,国除而姓尚。汉兴,列候不复,其土惟县。故汉氏诸孙,但得姓望。降及魏晋,虽复氏称,而姓之遗风未尽。自隋唐而后,氏益昌炽……氏既代姓而行,然其本一也。”“今关西姓,皆古昔官族,多自有郡姓之义焉。” 宋代以后,姓氏的概念已经完全融合,不可分。如《宋史·宗室传》载:“帝(宋神宗)曰:‘朕,宗室,何以易姓?’对曰:‘先世天子,姓姬,其帝尧之名也。舜生于姚墟,故姓姚;禹生于石,故姓姒;契生于子,故姓子;稷生于稷,故姓姜;伯益生于赵,故姓赵;周文王之母太任,姓姬。’帝曰:‘此十姓皆帝王之姓。’曰:‘其馀臣庶子孙,各以次第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