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智五行属什么?

赫殿霞赫殿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姓邹名智,字公若”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古人取名用生僻字不代表他五行属金木水火土其中的某一种。 如果古人起名真的有这么规律的话(比如王致远这个名字就代表五行缺水和缺水行)那还了得!现代起名根本不用愁了,随便翻一本古籍就能取到好名字。可惜事实并不是这样。

以《康熙字典》为例,在字典里检索一个姓名,显示的并不是这个姓名的含义和五行属性,而仅仅是这个姓名在本字典里的页码,需要翻开字典才能知道这个姓名具体对应的解释以及五行属性的标注。古人给名字赋予五行属性是一种后人强行附加的解释。这种附会并不靠谱。

当然有人会拿一些个例来反驳我说某某人名字的五行属性的确能查到。对此我的回答是:第一,这种个例不足以支撑起「古人起名讲究五行」这个结论;第二,查到的关于这个姓名的注解很多吗?未必。如果一个字典才查到一句话,这句解读里面居然还有错别字,那么这个注释的可信度又能有多少呢? 第三,古书的注释也不是完本完注的,往往也是有误差的,不可全信。

古人起名不追求名字包含五行元素。 那么,这些生僻字的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首先,这些名字都是复姓复名,也就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字组成的姓名。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人们的姓氏观念还没那么强,所以姓、氏的概念其实是模糊的,人们习惯把第一个字称之姓,第二个字称为氏。

到了汉朝,人们才开始区分姓和氏。这时很多人名中只有一个字是姓,另一个字是氏——即所谓的「姓别婚姻,氏别尊卑」[1]。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姓氏的区别不再明显,渐渐合二为一。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人们已经没有明确的姓/氏概念,但古人的著述却习惯用氏/姓标示先秦人物。于是这些古人名字的第一个字就被误认作姓,用来推断其五行属性。这样的错误在宋元以后更加普遍,一直延续至今。(因为宋代开始流行取名用生僻字) 所以如果你查到你名字叫金,其实是因为你的祖先有个性智或字公若这样的名字。

以上

仲崇康仲崇康优质答主

在汉语中,每个字都由声母和韵母构成,按照其韵母的声调,汉字可以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平仄二字是古典诗歌格律上的一个术语,古时候,在“平上(shǎng)去入”四声中,平声即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即是三声和四声。

根据国标GB2312-80,中文的拼音共有1305个,分属415部首韵母,每个部首韵母可看作一个部首(包括平声189部,仄声226部)。每一个字也包括“形、声、义”三方面的要素。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通过大量语言统计,声调即平仄所归属的发音器官、声带、呼吸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平属木,仄属金”,“形属土,义属火”的结论。再从“土位于中央,生万物”的五行相生原理确定“声属水”,从而得出五格生成表。五格生成表是汉字五行计算法。

例如:张三李四 (张、三、李、四) 汉字五格计算方法

声母的五行:张、三、李、四 声母分别是zh、S、L、S属于木和火行,张声母是zh为木行、三是s和四s是为火行。按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火,声母五行定为木行。(注:声母的部首包括木、火、金三行)

平仄的五行:张、三、李、四 按声调平仄的部首的五行分别是木、火、木、火。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声调平仄属于木行。(平声和仄声也包括木、火、金三行)。

形体的五行:张、三、李、四 按字的形状的五行分别是金、木、木、金,按五行相生的原理木生、金生木,按“土居中央、生万物”木、金五行由土所生,因此定形体行属于土行。(字形包括五行金、木、水、火、土)。

姓、名的五行:张、三、李、四 按姓名的部首五行分别是木、木、木、木,按五行相生的原理姓、名五行属于木行。(姓名也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

意义的五行:按所取名字意义的五行是金,定为意义五行属金。(意义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行)。

在张三李四(张、三、李、四)中,按五格生成表汉字五行计算法,声母五行属于木行,声调平仄属于木行,字形五行属于土行,姓名五行属于木行,意义五行属于金行,张三李四的五行是木木土木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