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多用什么补?
这个题目让我想起我当年刚踏入易学大门的时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八字的时候,看到有人水多火少,就说要多喝水,多去南方;有人土多木少就说要多吃素,去东方.....完全就是迷信! 易学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随意。
首先来说说“行”的概念。在八字中有一个十神叫“食神”,这个食神的原始状态是“乙庚合化”而来,所以叫做“食神”。这个“神”字就有一定的灵性了。既然是灵动的,那么它就可以走动(行)。比如一个人口中说的吃的都是一些食物类的,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现在食神很旺盛,可以理解为“行”的食物多了,也就是“食”多“伤”少了(食伤是生财的),这时就需要克制一下了。怎么克制呢?那就是“土”,因为“土生金”,金克木(食神),所以见到“土”就是克制食神的好方法。
第二点说说“多”“少”的问题。上面说了,食多伤少就需要“土”制衡,但是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这个“土”太多了也不好,因为还有“金水”,“金水”相生,若是“土”太多就会掩埋了“金水”。所以,这里的“土”不能过多,一定要适量才好。
第三点谈谈如何找到这个合适的“土”。既然知道食神代表了一种物质,需要克制,而克制的用神是“土”,那么我们就要在生活里找到“土”的迹象。在十二地支中,“辰戌丑未”四土都代表了“土”。在十天干中,“戊己”都代表了“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辰戌丑未”四个时空,或是“戊己”两个天干时,都要考虑一下是否有食神过旺的情况存在。若是有的话,就得克制一下,否则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第四点说说健康方面的问题。古人说:“有阴阳才有天地,有天地方物”。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分为二”的存在着。我们了解了“食”多“伤”少的病症后,也得了解一下其症状表现有哪些才行。
在古代医书中对这类疾病的描述是这样的: “脾土虚弱,中焦不和,运化失常,积湿生痰”,“肝胆湿热,脾虚不运,土实热结,郁而从之”,“心脾气虚,津液不布,痰湿内生”等等,总之这些描述都和“土”的关系很大。 在生活中,出现消化不良、腹部涨痛、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都是“土”不够的表现,得补充一下“土”才行。(注:中医理论比较深邃,以上只是简单引用了其中一部分内容)
总结:五行“水多”用“土”补是正确的,但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是不要“土”太多了,得适量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