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五行属水吗?

屈夏明屈夏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易》是一部占筮书,并不是一部阐述阴阳五行的书。“易”在周朝时指的就是占筮,孔子编订的《周易》中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占卜的意思,比如“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君子终日乾乾”等等。

西汉时期的《春秋繁露》中提到过“故命,所谓天者何谓也?曰:大寒极热是也;五行,土兼王四时,而水火木金分治其序者是也;八卦,震坎艮巽是也;六爻,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是也。此数者,皆天之数,命之道也。”这里的“八”和“六”就代表八卦和六十四卦,说明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把《周易》与阴阳五行挂上了钩。 东汉时期的经学家郑玄为《周易》做注的时候第一次完整地把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这套理论灌入了《周易》之中。但是郑玄也是引用的汉代的公羊学派观点,认为一卦之象都包含着一个自然的形象和一个社会的形象,如屯卦象曰:“云雷屯。小人吉,君子凶。”就是说屯卦的下卦是坤,代表土地,上卦是坎,代表云雨。天地间乌云密布,将要降雨,这是自然之象;社会之象则是小人得势,君子遭难。又如明夷卦象曰:“明入地中。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是说白天进入黑夜,阳进入阴,天下万物沉睡,只有明月照耀世间,这是自然之象;社会之象则为君临天下,光明隐藏。

魏晋时期王弼注释的《周易》去掉了汉代以来的阴阳五行内容,重新还原了《周易》本来面目的朴素实在。但他的注释本没有流传下来,流传的是宋代朱熹等人的注本。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代,许多人致力于将《周易》还原到原始形态,他们大都认同东汉王弼的观点,认为后世加上去的阴阳五行内容破坏了《周易》原本的面貌。所以这一时期的易学多能摆脱阴阳五行的窠臼,如李光地的《周易解》、王庭筠的《周易集说》等都是这种趋势下的产物。

但到了清代,易学又走向另一极端,许多人试图用儒家的道德学说解释《周易》,用阴阳五行的格局解析《周易》,代表性的著作有惠栋的《易汉学》、李塨的《周易传注》、王沅的《周易折中》。这些人虽然也受到了明代易学复兴的影响,但更偏向于继承清代朴学的传统,注重文献资料的考据与整理,因此他们的作品在考据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他们在脱离儒家伦理纲常去理解《周易》本身的内容方面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

民国以来易学大师涌现,其中以冯友兰的《周易》著作为最精彩。他吸取了历代易学研究成果,综合了各种观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易学体系。

衣云涵衣云涵优质答主

易学五行属水,这个易字是容易的易,不是六十四卦的易,而六十四卦本身就是研究五行的专门典籍,所以易字从水,表示易学五行上属水,当然学易者五行也喜水。

从阴阳五行属性上讲,五行中阳的属性为:太阳、南风、南水、焦土、红木、雄火、白金等;阴的属性为:太阴、北极、北风、淡金、润土、黑木、雌火、海水等,而易学五行上是属水且属北水,也就是属海水的属性。

从姓名学五格剖释上说,数理为三、四、九、十、十三、十四、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三、三十四者五行皆为水,所以这些数理的人喜用海水的属性。

从字形结构上说易字为单人旁加勿字组成,勿字从女。《说文·口字部》:“勿,母也。又女子之私字也。”就是说在古时候是女子的自称,如《玉篇·口部》释勿字云:“女子,我之称”。这样分析下来的话易字是女字冠单人旁组成的,易字的本意是女者(女子或母亲)很容易,换句话说就是“好为人母”,再进一步剖析的话这个易字应该是孕育生命的,比如人类和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长繁衍、生生不息,所以易字五行也是从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