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多木成什么?

向雅玲向雅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源自于《尚书·洪范》所记载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五行并不是指五种物质,而是指五种行为准则。在周易里,这五种准则分别对应着五种基本卦象: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后人根据这八种基本的卦象推衍出六十四卦,而每卦都有特定的五行所属。除了这八种基本卦象,还有乾坤两卦,其五行属性为“阴阳属土” 这样,五行就被赋予了不同的颜色。黄色代表土,白色代表金,黑色代表水,青色代表木,红色代表火。我们常说的“五行俱全”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都齐全。 那么,如果五行中有四个是木,一个是土,这样好不好呢?

其实,中医理论中讲究的“五行相生相克”中的“生”不是产生,而是由少到多的过程;“克”也不是克制,而是制约和抵消。因此“水生木”“木克土”都不是说木来源于水,土生金这些简单含义。

简单来说就是,水木相生,是因为水生木,木得水养而茂盛,则木能克土。而不是因为木属性为木,水土属性都为土,所以土能克木。否则,世界上没有了水,树木也能存活了。

当然,现实中是没有这么纯粹的五行之数的一个人身上不会有太多的金水,也会有太多的木火。这些都是要平衡的。如果一个人的八字中金水是偏枯的,就需要补其衰弱的五行;如果是木火偏枯,就需要补水制火。

窦钟民窦钟民优质答主

五行中任何一行皆可以太过,或不足,或相混杂,而失却了生克制化,平衡运动的规律,均可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有五行相生相克的太过和不足以及相乘,相侮的病理改变。临床上常见的有:

木旺乘土:木气旺盛,太过而致木旺乘土,多见于肝病传脾的病证。临床常见胸胁疼痛,腹胀肠鸣,手足欠温,肢体倦怠,或见胁痛,腹痛,翻酸,呕吐等肝脾不和的病证。

木不疏土:木气不足,不能疏其土,多见于脾气虚弱,肝失条达,临床上常见胁肋隐隐作痛,少气懒言,大便时泄。或见两胁不舒,时欲叹息,心烦,饮食减少。

土虚木陷,土虚则反克于木,多见于肝病累脾的病证。临床上常见口噤不开,齿鼻出血,或见筋挛肉瞤,或为肠风下血等。

木火刑金:木火相生,皆旺而乘金,使肺金受损,临床上常见咳喘咯血,吐衄胸痛等。

金不制木、金气不足,不能制木,因而木旺横乘土位。临床上见滑精,遗溺,便血,胁痛,咳逆上气等。

水不涵木:肾阴不足,累及于肝,肝肾皆亏所致。临床上见头目眩晕,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脉弦细数等。

木亢侮土:即肝旺脾虚证,临床常见泄泻,腹胀,胁痛。

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证,临床上见胁痛,咳嗽咯血等。

土虚木贼:此脾虚肝木相侮证,临床上以脾胃虚弱,肝失条达为主要证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