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以什么确认五行?
“我”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独立意识),而是指“类我”,指的是一个家族、民族乃至人类的集体身份。 一个人出生时,他(她)的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祖先是如何排序的。这个排序即是五行。
举个栗子:A和B结婚,A的祖先是甲、乙、丙、丁;B的祖先是戊己庚辛壬癸。那么他们的孩子就是丙午,因为孩子的祖先中有甲木、乙木、丙火、丁火。这就像计算机的二进制序列一样,只有0和1两种数,当它们排列顺序是10110010时,就是十进制的62。
古人观察到这种现象,于是创造出了天干地支这种记录方式,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干支组合,而每个干支又代表了一种五行。当“我”出生之时,我的干支就确定了我的五行,而我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天、每个月、每年……生老病死等等都受着五行规律的控制。
然而古人又发现,每个人的五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生气的时候,我的五行会发生变化——气属阳,阳主动;当我高兴的时候,我的五行也会发生变化——喜属阳,阳主动。于是古书上就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哀则气消,恐则气下”的说法了。
一个汉字有它的部首,部首决定了汉字的意义,如水字部的字多与水有关。五行字义以汉字的部首来确认,其规律是,木部、禾部、米部、艹部、黍部、瓜部、竹部、耒部、艸部为木,金部、王部、刀部、青部、页(人头)部、酉部、鬲部、示部、食部、鱼部、虫部、犬部、鸟部为金,火部、灬部、日部、音部、心部、见部、目部、言部、衣部、羽部、血部为火,水部、冫部、氵部、冖部、雨部、皿部、革部、巾部、歹部为水,土部、午部、母部、且部、舌部、心部、月部、食部、肉部、豆部、车部、足部、心(心字底)部为土,其他无部首字、多部首字、部首不能确定五行的字为五行中性字。
汉字的部首多位于汉字的左、右、上、下或外。如“湖”字,部首在字的左边;“江”字,部首在字的右边,“信”字,部首在字下;“香”字,部首在字上;“闻”字,部首在外(为门)。
有些字的部首与其他字不同,如“军”字,部首在字内,为“勹”字;“病”字,部首在字内,为“丙”字;“阵”字,部首在字内,为马字;“遇”字,部首在字内,为人字,“房”字,在字内,为户字;“阁”字,部首在字内,为门字。“鬼”字,“风”字、“臣”字、“风”字、“邓”字、“长”字、在字形中找不到部首。这种字的部首都位于字的中间,五行字义用此部首取义。
没有部首或两个部首的字为五行中性字,其五行与人名中的其它汉字相冲或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