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五行是什么?
周易里的易字,在汉代的经学家那里,是作为“日月”二字出现的。《汉书·律历志》: “易者,亦阴阳乾坤之类也;所以会天之功,数之极也。”“阳为表,阴为里。昼为表,夜为里。 研究周易,不能忽视其中所蕴含的天文信息。
《系辞·上传》对易的起源做了这样的描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所谓‘观象’、‘观法’,就是要观察天象和地理的现象,其中当然包括日出日落的时间以及季节变化等等。
《周髀算经》记载了商高与周公的对话: “周问:立株有数乎? 商高曰:立株者,视日之行。 问:其形几何? 曰:三十五株。 问:此立株之所以正者也。 曰:然。平旦至食时,日出于东,入于西;早食时至隅中,日南至,人于北;日中时至晡时,日西行,人于南;晡时至日夕,日北至,人于东。故日未有形,谓之初井;日有形而无光者,谓之初昏;日中度者,谓之日中;日就西垂,谓之日薄;日西行而莫(暮)入者,谓之将暝;日西而没者,谓之黄昏;日北行而末光尽者,谓之后夜。 古人根据日月运行的规律制定出一套计时的方法并以此计算时间的流逝,这就是古代的“干支纪元法”或者叫“甲子记年法”。
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合称,也是古人用来表示次序的名称。比如甲辰、乙巳、丙午、丁未等,每个天干对应着十个地支,这样就有六十对组合,因此又称为“花甲子”或“六十年甲子循环”。这种计时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只不过现代文明加上一个“公元纪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