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色属什么五行?
你说的五行是中医里面的五脏,五色五行的说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里。后来这个理论被用在中医诊断、中医针灸、中医中药等方面。 这里要提到另一个概念“五志”,它是中医里面五行的延伸,来源于《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灵枢·本神》里也有记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里面就提到了“怒”这一情志因素对肝脏的影响。 下面摘抄一段《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五味的文章: “黄帝问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人有能循而行之者乎?
岐伯对曰:此其道也,不可尽信,然亦知之。黄帝曰:愿闻其道。歧伯曰:法于阴阳,谓之度量;慎道而行,谓行之素;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作劳不倦,谓之治。
黄帝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期至于千年,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何夫?
歧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古之时,道德既散失而无主,可导引行气,养气防衰,而不能增损其寿。当今之世,只知劳动辛苦,形忧烦躁,饥饱失节,冷热不调,睡寤无时。
如此种种,使阴阳偏盛偏衰,气血流通失常,不能正常运行至四肢百骸。所以,当今之人,半百而衰。 以上这段文字中,把人的寿命分为“天地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各占1/3。也就是所谓的“天癸尽”,“精气耗”,“形败”。这跟中医所说的“肾气”“心气”“正气”相关联,同时也涉及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惊、恐、忧、思、悲、惊”等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如果抛开中医理论,单纯的从阴阳五行角度考虑问题的话,人体也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有机整体。如《黄帝内经》所言:“故言阴阳者,法于五行”。我们可以把五行理解为构成人体的物质元素,它们是:肾所藏的“精”属于水;肝所贮的“血”属于木;脾所运化的“津液”属于土;肺所主的外界吸入的“气”属于金;心所主宰的生命活动属于火。 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联系。生,就是生长化收藏的过程;克,即是克制抑制消亡。在人体组织结构及生理活动中,这种关系体现得非常明确且具体:在五脏之中,心为君主之官,主火;肝为将军之官,主木;脾为仓廪之官,主土;肺为上焦之官,主金;肾为作强之官,主水。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成不变的。如木性喜温燥而有生发之气。能够生发木材的火就是木火的代表,即丙丁之火;能够润泽木材的土就是木土的代表,即戊己之土;能够疏泄树木的风就是木风的代表,即甲乙之风;能够滋养树木的营养液就是木水的代表,即壬癸之水。
这些元素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不断地运行过程。它们受到时间(四时)、地域(五方)、气候(六气)、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判断五行属性时必须结合具体的人或事物加以分析。 在判断人体自身属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外界的因素。因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