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在五行属什么?
“庚”在五行中属阳金,代表五行的第四个元素,称为“阳土”。 “甲”在五行中属阳木; “乙”在五行中属阴木; “丙”在五行中属阳火; “丁”在五行中属阴火; “戊”在五行中属阳土; “己”在五行中属阴土; “庚”在五行中属阳金; “辛”在五行中属阴金; “壬”在五行中属阳水; “癸”在五行中属阴水。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标记年月日时,每个元素都用干支表示并重复六次。如年干年支一柱表示一年的第一天(立春)至最后一天(大寒)的时间段。月干月支一柱表示一个月的第一天(朔)至最后一天(望)的时间段。日干日支一柱表示一天的第一个时辰(子时)至最后一个时辰(亥时)。时干时支一柱表示一个小时的第一个十分钟(子初)至最后一个十分钟(亥末)。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循环使用,周而复始。因此又称为“六十花甲子”或“六十岁”,俗称“花甲之年”。
以“甲”为例,甲是天干的第一位,子时是一天的第一十个时间段,而甲子是“甲”与“子”的配搭,寓意每一天的第一个时间和第八天的时间段。其它依次类推。 上古时期,人们采用“干支纪元法”作为时间标识。现在我国的农历仍然采用这种制度记录时间。公历则是完全按照太阳年的位移周期来计算,一年365.24219天。
庚戌是天干地支纪年中的一个年份,也称“庚戌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天干和地支组合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的次序。每10年一个“干支回圈”;每60年一个“干支轮回”。天干在地支前面是阳年,天干在地支后面是阴年。例如:庚在戌前是阳年,戌在庚前则为是阴年。因此,“庚戌年”是阳年,即“庚戌兽年”。
干支纪年每个字又分阴阳,所以干支纪年共有60个词.这叫“六十花甲子”。10个天干每两字一组合,就有五组,每组的先后以阳字在前阴字在后为序.12个地支按字数顺序每六为一组,而这两组中又分三组,每组以第一个字为首字,然后地支的顺序数顺延就可得到每组的所有字,把两组天干轮流放在这些字的前面就可得到整个六十甲子名。例如将阳天干组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阴干组合”乙甲、丁丙、己戊、辛庚、癸壬”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就可得到60个词.第1组:甲子(阴年)、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阳年);第2组:辛酉(阴年)、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阳年);第3组:癸午(阴年)、甲未、乙申、丙酉、丁戌、戊亥、己亥、庚寅、辛卯、壬辰(阳年);第4组:甲辰(阴年)、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壬、癸丑(阳年);第5组:丙丑(阴年)、丁寅、戊卯、己辰、庚巳、辛午、壬未、癸酉、甲戌、乙亥(阳年)。
每个字分阴阳的方法是:子、寅、辰、午、申、戌为阳字;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字.天干;甲、丙、戊、庚、壬为阳干字;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字。干支纪辰(时)与干支纪日的方法相同,只是把干支纪年的60甲子倒顺序即可。干支纪月的方法比较简单:每年的正月一律是建寅之月.即寅月.顺次为卯月、辰月…子月、丑月。如果正月是寅月,那么二月就是卯月,三月就是辰月;如果正月是戌月.那么二月就是亥月,三月就是子月,知道每年是何干支年,在知道当年正月是建何月,把当年的干支放在寅月前,然后按年干支的顺序记下来就是当年的月柱。
干支五行属性: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支:子、亥、卯、寅水;巳、午火;申、酉金;午、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