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五行属为什么?

曾舒旻曾舒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恒,常也。从宀,庚声” 《段注》 “宀者,居也。此居字古音曷贡切,今音胡登切。引伸之为恒。” “从宀,谓屋宇常有;声,谓庚亦常也。”“庚即更字,谓日往月来,周而复始,乃永恒之意。” 日往月来,周而复始。日月星辰,天之上物,故属阳;昼夜交替,岁月轮回,大地之上,故属阴。

天上为阳,地上为阴,阴阳相应,方成恒久。所以,恒的本义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它是亘古不变,永无止尽的运动变化过程。太阳东升西落,黑夜白昼更替,潮涨潮落,月盈月亏,都是恒的表现形式。

古人观察天象,发现“东有旭日,升落无常,有盈缺变化;南有骄阳,永不落山;北有北斗,星移物转;西北有寒月,盈亏有度;东北有暗星,时隐时现……”于是把那些相对稳定具有周期性的现象都用“恒”字表示出来: 《书·禹贡》:“厥土惟壤,厥田惟中,厥赋贞,百亩既平……厥贡唯金三品(赤铜、黄铜和青铜)。”

《礼记·檀弓下》:“祭器不假,无以供祭祀之恒。” 周代设有掌管祭祀的官员,称“恒官”,其职责就是负责准备祭祀所用的器具,如鼎、簋(音鬼)、俎(音祖)等。其中最重要的器物叫“九鼎”,取意于《易·乾》“元亨利贞”四字,象征天子拥有天下,执掌乾坤。用现代语言学来分析,这个“九”是一个虚数,并非一定非要九个不可。 《汉书·郊祀志上》:“(宣帝)又修封禅,祠泰一、后土。”

唐·颜师古注:“每朝日出而拜,至黄昏而退,见其往来恒度,故谓之恒礼焉。” 可见“恒”的本义就是指天地间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规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可以用于社会人事方面。如《汉书·王莽传下》就有“凡百货之聚,皆谓之恒”的说法。

蔡雪珠蔡雪珠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主要用于解释关于宇宙万物的演化问题。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用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疾病的防治规律。

五行在不同地方的翻译也不尽相同,在日本称为“行”(五行、归行);中国则有五行、五德;韩国一般称五德。木、火、土、金和水五类物质,是我们的祖先从复杂的物体中精选的,它们既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独立物质,又是事物性质的五大类,亦即五类共有属性。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华民族的先民通过长期观察、实验和总结,所留下的一笔珍贵的学术遗产。中医基础理论就是以此为哲学基点阐述生命现象。在人体的脏腑中,有肺、心、脾、肝、肾五脏,此五脏的生理功能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特性,所以它们被归纳为“五行”系统。用五类不同特质的物质来描述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相互为用功能关系,即为五行学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