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什么五行什么日?

刘兴族刘兴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题主说的可能是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吧,每个节气的开始时间都有对应的阳历日期,比如立春是每年的2月3日到5日(阳历),惊蛰是每年的3月6日或7日等等。 而每个节气具体的时间呢也是有规定的: “春分”从二月二十三日到三月五日(阳历);“清明”从四月五日起至四月廿二日;......以此类推到“冬至”从十一月二十六日到十二月七日(阳历)、“小寒”从十二月八日至十二月二十一,还有大寒等等。 这样划分是为了方便人们调整生活作息和安排农事活动——古代没有空调等制冷设施,夏季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因此白昼最长的一天恰好是在夏至,这时阳气到达极致,阴气开始生发,所以有“夏尽秋分夜,春生夏至长”的说法,而冬至则是阴极盛阳气微。

另外,古人发现,每年腊月二十五前后,太阳几乎整天都在南边,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或“交年”,而第二天便是“大寒”了。 有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配合农业耕作的时节。

于熠飞于熠飞优质答主

初一是甲子日是海中金。甲子纳音是海中金,甲是十天干之一,代表五行中的木,子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五行中的水,甲乙木寄居在亥子癸水之上,犹如木在海中漂流,故有此称。海中金代表才不外露之人,表面上木讷无华,其实内心非常刚直。

纳音五行是五羖大夫徐子平先生于宋朝时研究天干地支推衍六亲时发明使用的。纳音五行弥补了十天干十二地支不能详细推论人生命运等缺点,使预测内容更加准确和可靠。后世有少数术数家将其融于四柱干支,使预测更加细化。纳音五行不能代替十天干十二地支,其也绝不会超越十天干十二地支,故十天干十二地支是正宗,纳音五行是支系。正支共济,天地合一,才能使所推论的更完善、更细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