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字的五行是什么?
《说文》解说,“晶”字从日,从品;品是一堆事物聚集在一起的样子,日为天上明亮如灯之物,合起来表示光亮耀眼的东西。段玉裁注解说,“品者,众庶之所聚也。日月其莹,如众多之庶民聚于庭也。凡物之盛众而光耀者皆曰晶。”——可见“晶”的字形来源与“众”有关。
古文字的“晶”字写作“ ”“ ”或“ ”“ ”“ ”“ ”“ ”“ ”,其中“ ”“ ”“ ”“ ”“ ”都与“众”有关——或者可以认为是“众”在某个具体语境中的变体。金文字形像一群人围着看月亮(即太阳)、月亮十分明亮的样子,小篆字形则像一群人围坐在食物旁边,“食品”也就是“美食”的意思。由此可见“晶”的本义就是明亮、发光。
现代汉字中“晶”字保留古文字形状,意思也没有多大变化。但古代汉语里“晶”字除了表示亮度之外,还常常用来形容珠玉等圆溜溜、亮晶晶的东西。张舜徽先生指出这种用法是后来新加的义项,并且引用了王念孙的话证明“晶”本来不指珠玉,因为“珍”才指珠玉——这实际上也是“晶”和“珍”古字通假的现象。 所以按照上古音系来推导,“晶”字属阳平声部,归入“清”组。
近代学者王力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把“晶”归到“青”组,并且举出唐代诗人韩愈诗句“山如碧玉簪,水作青罗带”作为用例,认为“晶莹”的“晶”来自“青”字之误。其实古人用例不少能说明问题,“青”组和“清”组的字在现代汉语中大多分属不同声母和韵母,在古代却是同音的,因此混淆了用例并不奇怪,比如“松竹梅兰”的“梅”字,在中古音系里就归入阴平声部,而现代汉语却属于阳平声部,但“梅香梅树梅花”中的“梅”字都属去声,明显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