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的五行是属什么?

上官衍芬上官衍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刚刚写完关于五行的长篇大论(详见 ),今天恰好看到题主的问题。其实,在周易理论中,所谓的金、木、水、火、土五个基本要素被称为“五行”本身是一个错讹,应该叫做“五德”或是“五常”,这里的“行”指的是行为、德行。而这个概念最先出自《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樯。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提到的五行与后世的含义完全不同。后世之所以产生五种元素的说法是因为把这句话翻译成白语(古汉语)造成的误会。

“五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中有许多著名学者,如孟子、公孙龙子等等,他们有许多著作流传下来,也有一些著作失传了。失传的其中一部叫《五行志》。《汉书·艺文志》记载: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幽冥吉凶死生盛衰之分,通于天道,故曰阴阳家。其术增损五行生胜,定四时方向,不敢吉咎,推而行之,以占世事,谓百家无所不包矣。《五行志》十三篇。”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五行说是一种天文历法,与后来的说法完全不同。

至于为什么是“五行”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比如阴阳等等,这就要回到我们最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了:周人建立礼乐文明之后,他们的统治阶级发现,凭借武力征服可以迅速获得利益,但是巩固统治、维系世家贵族的尊严却不是凭借武力所能做到的,于是他们在延续之前天命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德行”“功德”的概念并配以相应的祭祀,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下有德,受命而王”;另一方面天子拥有治理天下的权力,这种权力和命运并不是永远属于一个人的,它是周天子作为天子所拥有的“职责”——也就是“德行”的体现之一;天子死后,他的“德行”会伴随他进入墓葬,成为他下一世的生命基础。

总之,在周人的宇宙观里,生命就像是在河岸两边不断移行的鸭子,前一生所作的“德行”就像河道两边的陆地一样影响着来世的生活。而这“德行”的基础就是“五德”或“五行”。 那么,是不是周人建立了礼乐制度就一切都完美了呢?也不是这样,他们也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使天下人都能遵守礼仪规矩呢?这就像一个社会即使人人都懂道德伦理也要有人去监督执行一样,周人为了解决这个“德行”的执行力问题提出了“刑德”的观念:凡是不守规矩的人就要受到惩罚,所谓“刑罚用五,罪人不辜;刑当五,罪及三千”,但仅仅依靠刑罚也是不够的,还要对人进行劝诫奖赏——这就是“功德”的作用。

先秦的五行说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形成的: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天人合一,所以万物和人体都有它的“德行”或“五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