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很玄乎,但是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先说一下我对五行的理解吧。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自于《尚书》和《春秋左传》,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对“五行”进行了全面批判,认为金木水火土不是天地生成的物质实体。晋代的郭璞把五行说解释为木、火、土、金、水五行互相生灭运动变化;唐代的李淳风等人将八卦演变推出六十甲子,发明了算命术。后来人们又将五行运用到中医理论中,并发展出风水学,还有相术中的面相和手相等。
现在,我们通常用五行的说法来指代事物的五种属性,比如说,人属于动物界,有感情也有思想,因此人是阴阳之体、仁义之气、喜怒之形。
再来说一下周易六十四卦里面的“同人”一卦。 “同人”是周易第三十三卦的名字,上卦为乾,下卦为离。 乾代表天,离代表太阳,因此这一卦象征的是人与人之间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意思。
关于这个卦还有个典故。周文王的第五个儿子叫毕公高,他辅佐了武王伐纣,建立了丰功伟绩。他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毕地(今陕西咸阳东北)。 武王去世后,成王即位,周公旦摄政当国。当时商纣王之子武庚联合东夷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叛乱。 周王室为了稳定局势,就分封诸侯。由于毕公是高祖文王的儿子,而且一直辅佐武王和周公东征有功,所以他被封到了毕这个地方,建立毕国。 这个地方有个特点,三面被水包围,只有南面能够通行,于是毕公高和他的后人就在南部开辟田地,建造家园。 不久以后,这里就成了商民聚集的地方。
周朝建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实行了分封制,让各个诸侯国相互监督制约。当时的毕国是周的属国之一,与秦关系密切,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秦国为了扩张领土,夺取巴蜀平原,就把毕国的土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把这一块土地划给了雍郡管辖,所以这块地也被称为“咸阳西郊”。 但是,这里的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水灾害,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治理水患,当地官员想出了一个办法——引泾水入渭河。
这个工程耗资巨大,但是能够给当地百姓带来福祉。不过,引水工程必须经过雍都(西安)才能到咸阳西郊,因此这条路线也就成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
“邦”字的来源也与这条道路有关。据说,“邦”字最初来源于一个地名,就是现在的宝鸡市北边的一个小村庄——“故虢国”。 春秋时期,此地属秦国所有,后被秦国所灭,成为秦国的一个县治所在。此后,此地成为了秦国通往中原各地的一个重要据点,同时也充当着秦国与周边诸国之间的通道作用。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称帝。次年,他又下令修建了一条直通咸阳的官道。这条大道就是后来的驰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高速公路或快速路。驰道的修建不仅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而且还提高了运输效率。
驰道建成后,来往行人络绎不绝。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条路称之为"通途""大路"等。而因为这里是必经之路,所以这里也被人们称为"四通八达之地"或者"天下雄关之首"等等称号。
后来,秦朝灭亡,汉朝取代了它的位置。但这条路却一直被沿用至今。直到如今,它仍然是西安与宝鸡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而这条路上的那个村子也因此得名“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