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是中华文明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几乎渗透到中华文明的各个角落和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 那么“五”指的是哪五个元素呢? “行”又是什么意思? 这个“五行”,最初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对天地阴阳五方的划分,在《尚书·洪范篇》中有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这五种元素分别对应了自然界里的五种基本属性——润下的水性、炎上的火性、曲直的木性、从革的金性和稼穑的土性。其中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水有滋润和向下流动的特性所以被称为“润下”;火本为燃烧之态但是具有向上和向外的特性故被称为“炎上”;木具有生长曲折的性质称之为“曲直”;金属具有刚硬可塑的性能被成为“从革”;而土则具有养育万物的性质被称作“稼穑”。 这五大元素的相互关系也是相生相克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是说五行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离不开其他四个元素的帮助与制约,它们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时五行的另一个特点是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种相克的关系能够维持自然的平衡状态。
到了汉代时期,《黄帝阴符经》提出了“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的学说理论并加以完善,自此之后,这个学说便成为了华夏文明传承的核心要义之一。 在古代人们将天分为阴阳两界,地也分阴阳,因此也就有了阴阳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代表阴阳五行的五个元素。 东方属木属于阳,西方属金也属于阳,南方属火亦属阳,北方属水亦是阳,中央属土则为阴阳中和之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东、南、西、北、中的方位由来。 而古人还根据大自然的循环往复把一年分成五行,每个季节分别为五行之首,即春季为木季,夏季为火季,秋季为金季,冬季为水季,四季交替形成轮回。 另外,古人还把一天分为五行,每天从子时开始依次经历: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十个时辰。而每个时辰刚好对应着一天的某一个时间段。 所以你看,《五行学》博大精深,不仅涵盖了时间空间的概念还包括了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这些都是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智慧结晶啊! 好了就讲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