昀的五行属什么?
查字典,“昀”字在康熙字典里有三个解释:yún、yùn、jūn;再查查古汉语字典“昀”字的解释是“yuán、yún"。《说文解字》中并没有“昀”这一部首,而“元”部里有一个“原”,其小篆字形为,从土,从禾。上面的一横表示原野空旷无垠。可以想见它本义是指田地开垦前的原貌。 “元”与“原”相通。如《诗经·大雅·緜》中有:“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毛传:"穴,洞也,谓以木陶穴。"孔颖达疏引王肃的话说:"作窑穴。"这里的"陶"即指烧制砖瓦泥坯的技术,可见周朝时人们已经会用烧制的砖瓦修建房屋了。 由这个意义衍生出根本和开始的意义-----元本、元始之"元"(见《汉书·律历志上》);由此又产生首脑或头目的意思——领袖的"领"; 由此又可引申出圆形的"圆",以及日光和月光---日月星的"月"(见《说文解字》卷六)。 这些意义中都没有火的意思啊!那么为什么还要把"光明"当作"元"字的一个含义呢? 原来清代段玉裁在注解《说文解字》时说:"古文元作二,今文字作元.""元"就是"二"的初文。
既然如此,那好,我们就拿这个"二"(也就是"元")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二"这个符号本身就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数字2,另一种是一加一=二的计算结果(见《说文解字》)。
这两个概念本来是分属两个范畴的:前者来源于自然数序列,它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源自人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 但是人类一开始是没有概念思维的,因此也就没有"1+1=2"的思维过程,也没有"二"这个数字。所以古人用画两根竖线的办法形象地表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两样东西在一起。这样,原始的二就成了表示"双、二倍、两倍、二人、二次方"等等量词的概念;同时它还代表着一种行为方式一一比较。于是就有了比较级的"更、愈、加"等词和比例关系的量度单位"丈、尺、寸……"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二既属于自然范畴,又处于主观范畴。也就是说,二既是数的概念,又是量的概念。 在现代汉字体系里,二还是量词,但已不再具有量的性质,只表示数量,相当于英文的two。 所以我认为"元",本来是一种量度单位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了"开端、起始、根本"这样的抽象概念,而原本表示光明意义的"元"就渐渐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