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在五行属什么?
从《说文》来看,“靁”是象形字,表示闪电的形象;而“霆”“震”则是会意字,由“雨”和“止”组成,所以本义都是打雷的意思。 《汉书·董仲舒传》载:“故对越天地,称‘皇’;君臣宗庙,曰‘帝’”。
“皇”“帝”同义。而“震”有震动、威震之义,因此,“皇帝”的“帝”就与天震(雷霆)联系起来,成为天上主雷之神——上帝或玉皇大帝。 “雷”字在金文中写作“靁”,像打雷闪电的样子。战国秦简《日书》中,“雷”为“霆”。可见上古时期“霆”“雷”相通。至汉代,才统一作“雷”。
根据《淮南子•天文训》中的记载,古代先民把天空划分为东、西、南、北四方,每方七宿,各有名称。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其中朱雀七宿中的第四、第五宿就是“轸”和“斗”。 在汉代星图上,把东南西北分为四宫,每宫七个星宿,象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即所谓的“四象八柱”。
由于这四象中有两象与天象有关,因此,在道教信仰中也就成了重要的神祇之一。其中,青龙为玄坛元帅赵公明,白虎为宣德真君赵公明之弟赵公耀,玄武为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玄武元君等。 四象又称为四灵,除了代表守护四方的四象外,还指四种动物形象。其中的龙虎玄武均为猛兽,所以多被看作战神;只有朱雀属于瑞禽,故多作为祥瑞的象征。而在民间信仰中,则多以朱雀作为四象的代表。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道书中以青龙为四象之首的原因吧!
至于五行的说法,最早见于春秋末期齐国人鲁国公孙龙所作的《荀子•劝学篇》中说:“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此处的“金”当为金属之意而非五行中的金的含义了。 而东汉末年著名思想家王充在其所著的《论衡•物势》中指出:“贤圣贤人,皆法天地。故圣人贵木。……夫天地莫尚于雷,故圣人以雷比类万物。雷,阳也;阴阳相配,故圣人以马配地……雷之动,以春始者,雷将出地,阳气将起,阴阳将和,万物将萌。”
在这里王充明确指出了五行与五德相生相克的对应关系。五行在道家典籍中往往还有另外的含义,如《抱朴子》中云:“[老子]以为:……金者,阴也,阴乃沉静,不可与议和柔之道;木者,仁也,仁者有恩,可以为理身之要矣;土者,冲和者也,冲和者,可以言道德也;火者,性情炎上,其性甚躁,不可以静居,宜于运动,此五行之所不能停住也;水者,天下之大淫也。” 这大概就是五行最初的原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