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字五行什么属性?
在现代汉语中,“毛”(汉字编码:unicode: U+6D7A 国标码:8FBE)是一个多义字词。在书面语里一般指动物身体上、器官上的细短的毛;而在口语里也可用来称婴儿或年龄很小的小孩儿,还可作量词使用(如“一毛钱”“三毛钱的报纸”等),还可以表示轻微或零星的意思。 在《辞源》和《中华大字典》中都没有收录这个汉字——“毛”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简化字之一,而其繁体“毛”(汉字编码: unicode: U+9ED1; 国标码:C3EE)则见于古籍,为异体字。
据《说文解字》卷八上说部记载,本义是指人体上面的细毛,也泛指动植物体和器物上的细毛:凡物之皮皆曰毛……从尸,从毛省声。段玉裁注:按此字与肤、肤之属皆以尸为声。许谓凡有革理者谓之肤,是有革理之皮毛皆得称肤。 又引申为轻率、粗疏之意:言无检束也——《书·洛诰》孔传。 由“不精细”而有了“粗糙”的含义,进而引申出“微少、少量”以及“轻蔑地看待”等含义:粗恶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此外又有“散乱”的意义:草盛也——《说文解字》。 有“轻而飘忽不定”、“细微、微小”之义:木曲直心屈折也——《说文解字》。 再如“毛发”一词,即由“毛发”这两个象形偏旁的合体字组成的一个名词性合成词,其中“发”指头发,“毛”通“髦”,指小儿刚长起来的幼毛。后泛指人体的全部毛。
以上所举诸义项,除第一个基本义项外,都含有“细微”“细小”“稀疏”之义。 由于上述古体“毛”字的构形本义是“毛”和“尸”的会意,因而后世便衍生出了关于“人死之后身上之毛尽脱”这一说法的来源。如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就曾说:“俗言‘鬼毛掉’,不知始于何时矣!盖本于《礼记.檀弓下》郑注云:‘毛,须眉发爪。’故世有‘鬼毛掉了’之谚。”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未必可靠:首先,从甲骨金文中看,尚未发现过相关“脱毛”的字形,而只是在甲、金文中发现了用毛、毳、髮等表示毛发之形的文字;其次,清代学者王念孙在其著作中明确否定了这种说法。
因此对于这种说法的真伪还值得探讨。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身之毛尽脱”的说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确存在:《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年老毛发枯槁”一语,《灵枢经•本脏篇》也有“故人年五十,阳气始衰,腠理开,阴气易往,血气渐落,故发鬓白,六十七岁,阳气各消,阴魂易生,齿更发长”之说。可见中国传统医学的确把脱毛视为衰老的一种体现现象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其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传统的中医多以望、闻、问、切来诊断患者病情,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理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的许多古典医书中都有类似观点的文字论述,但却始终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直到近代西方传入人体生理学和生物进化论学说才被引入中医学领域之中加以解释[3]。对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现象的解释仍需努力探索研究方可得到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