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字五行属什么的?
“虹”的部首是“工”,所以它的偏旁属“工”部; 《说文解字》对“工”的解释为:
第一解释: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平顶盖,下面一横表示底架。本义:木工用的工具曲尺) 第二解释:专门技术或技艺(亦作公、功) 第三解释:古代官名 第四解释:匠人的代称(如:工巧、工匠) 所以“工”字的五行属性为“木”性。
“虹”的读音为hóng,从“工”。 “虹”有二意:
一是雨后的日光穿过水气产生的现象,呈弧状出现在与太阳相反的半空; 二是指古书上所说的虹虫 (今通作蛟龙)。 《玉篇·工部》:“虹,螮蝀也。” 《史记·孝武本纪》:“于是祠汾阴白石,启祭,祠如东宫。……而梁泗济之间十二诸侯皆至汉。天汉元元年冬十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上使人随卿往观之未持而归。”
以上可以看出,“虹”在汉代仍以“工”部首出现于汉字中,且其基本含义仍然为“木工的器具——即‘弓’的形状’”。因此,它应属于“火”行特性。 这个结论与当今大多数字典的释义相一致,即:
“彩虹,雨后天空中出现的一个弧形的彩色环”[8]. 那么,这个弧状的“彩环”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现代科学分析认为:由于空气中的水滴被太阳光折射以及折射时发生偏折而产生。当太阳光照射雨水时,光线会被水滴反射形成次级光。
这次级光的频率要比太阳光的频率低很多,因此它具有比可见光谱更宽的能量分布范围。这相当于将太阳光分解成许多不同频率的光线。某些波长的光不易被雨滴内外的空气层散射,而在雨滴表面发生了全反射并继续前进到我们的眼睛。
这些波长在400-500nm之间的全反射光就是通常所见到的红色光及橙色光,它们构成了虹的主色调。 同样,一些波长在 500-600 nm之间的全反射光组成了彩虹中的紫色和蓝色基调。
还有少量的波长长的红外线光进入我们的视野,形成了彩虹的内弧端部的黄色色带。[9](注:[1][2][3][4][5]详见文末注释)[10] 而人们平时所见的彩虹通常是悬挂于太阳西边的,这是由于大气中上下层的温度结构有关:在较高的高空,空气较冷,密度较大,水滴较小;而在较低的低空,气温高,湿度大,水汽含量多,水分子的密集程度小,因而水滴也就较大些了。这样,太阳光经雨滴反射后通过不同厚度的空气层时就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红、橙、黄等光线折射的角度较小,能比较顺利地穿过透明介质而到达我们的双眼,而被散射或被吸收掉的蓝、紫两色光则相对较少,所以在天空中我们只能看到红色的边缘和黄色的内部区域,由此便形成了日落后出现的朝东方延伸的虹。
综上所述:由水和空气组成的特殊介质使得太阳光产生折射的同时,还令不同频率的光谱发生偏转:红色光及橙色光在垂直交错的轨道中下坠,最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成为最鲜艳的霓;而大部分能量较强的蓝光、紫光在交叉轨道的上扬,逐渐消失在空气中,从而形成了美丽的拱形图案,也就是我们平日见到的五彩斑斓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