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五行是什么?
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的“五行”学说,这一学说的源头,最早可见到《尚书·洪范》: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五个元素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必然联系: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木相克,火土相克,金木相克,水土相克,水火相克。 在这种理论里,任何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被归结为这五个元素的运行和变化,并被赋予了相应的颜色: 金色代表西方的秋天,木色代表东方的春天,黄色代表四季中的中央,水色代表北方冬天,火色代表南方夏天,五色中的最后一种——白色,则代表了四时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所以又称为“瑞雪兆丰年”,而白色也由此被赋予了吉祥的色彩。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五行说被运用到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并影响了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就接受了中国的这个五行说,并演化出自己的阴阳五行体系。 而中医所用的“五行”中,除了指代五脏的“木火土金水”之外,还多了两个元素——“阳土”“阴土”——来表示脾与胃。 在《黄帝内经》里有这样的记载: “脾者土也,治中央,莫正之中,万物皆盛。” 这里的“中央”不是指我们常说的地理概念的“中央”,而是指四方(东南西北)中间的方位,也就是今天中医所说的“脾胃”所在的位置。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人体的消化吸收,都依赖于脾和胃的功能,因此中医用“土”来象征这两个器官很恰当。 但胃与脾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胃主要属于消化器官,负责饮食摄入,脾则主要是运化功能,将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转化成气血供应全身。
因为脾主运化,把吃进去的食物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所以脾又有“后天之本”之称。 胃所受纳的水谷,必须经过脾的运化,变成营养物质,才能输送全身,充养五脏六腑。 所以古人用“土”来象征脾和胃是非常恰当的。 而在西医看来,胃只是消化器官,而脾却是全身免疫功能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