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起名准么?
“五行”是古代先民对于物质世界一种原始的划分方法,它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归结为五种属性,即水、火、木、金、土,简称水木金土。
这种思想被后世的中医所继承并应用于医学领域中,《黄帝内经》有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矣。”“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跟《黄帝内经》提倡的健康生活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现代人非常推崇的“阴阳调和”。
这种理论同样出现在相学中。相书曰:“面由心生”,又说“心主火,形诸于外,则为色”,因此如果心火旺盛(火多了),那脸上就容易长痘痘;如果心情抑郁(木得不到疏通),那么肝郁就会气滞,面部就会发黑。 “五行”还被用来阐释人的性格。如“金型人”意志坚定且聪明能干,但往往过于刚直;“木型人”善良温和,善于社交,但又容易过于软弱;“水型人”智慧超群且头脑灵活,但过于精明……当然这样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带有相对性的。
所以后世有人提出“五行平衡”的说法——既不过分强调某一行的重要性,也不忽视它的存在,而是要力求五行的平衡。 五行还可以用来选择配偶——“五行”中有“相生相克”一说,而“相生”又有“资生”“助长”的意思,如果两人生辰八字五行能够相互资生或助长,那就是最佳的结婚了;而如果两人的五行相互制约或者克伐,那么就最好不要结成连理。(这也暗合了现代科学给出的最佳生育年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