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五行如何分类?
“五行”,是古人划分自然的五种元素,被后世认为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自然属性。其中,“金”指的是坚硬、锐利的东西;“木”是柔和、弯曲的东西;“水”是流动、湿润的东西;“火”是高温、明亮的东西;“土”是厚重、培育万物的东西。 这种原始的五行学说是这样:
(一)天上有五大行星:太阳、月亮、金星、木星和水星。分别对应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是正五行)
(二)地上有五类金属:铁、银、铜、锡和铅。对应着五行的“金”“木”“水”“火的颜色”。(金木水火为四行五色)
(三)自然界有五类动物:大雁、马、乌龟、蛇和鹰。对应着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金土木水火土为五行七象)
(四)人体有五脏:肾、心、肺、脾和胃。应和五行的“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五脏)
(五)人有五指,每指有五行。大拇指属土,食指属木,无名指属火,小指属水,中趾属土。
(六)人的五官也有对应。鼻子属土,嘴属木,耳朵属水,眼睛属火,眉毛属土。 另外,我国古代还根据时间划分五行。一天中有五个时辰是与五行相对应的:子(23时至1时)属水,丑(1时至3时)属土,寅(3时至5时)属木,卯(5时至7时)属木,辰(7时至9时)属土,巳(9时至11时)属火,午(11时至13时)属火,未(13时至15时)属土,申(15时至17时)属金,酉(17时至19时)属金,戌(19时至21时)属土,亥(21时至23时)属水。 同时,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表示时间,一周的时间也是五天为一个周期。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甲子、乙丑……丁亥等六十对名称。一周六天,每天有一干支,一年共有三百六十天,周而复始。这种用干支纪时的方法一直使用到近代。而五行与节气正好有着对应关系。
例如,冬至为子月,小寒为大寒的立春前一日,都是水木季冬之月;雨水为正月,惊蛰为二月,都为木旺之月;春分为三月,清明为四月,均为木气渐减。谷雨为五月,立夏为六月,皆为火盛之象;小满为七月,立秋为八月,皆为金旺之时;处暑为九月,白露为十月,均为金水相停;霜降为十一月,立冬为十二月,都为水冷金寒。大雪为十一月,冬至为十二月,俱为水寒冰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