璆为何没有五行?

丁逸霏丁逸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下自己的看法,不对的请轻拍…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五行的本质是什么? 金木水火土,在汉代五行学家这里,它们的本质是: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着西方、东方、南方、北方和中央。为什么呢?因为金木水火土分别象征了五色中五个基本的元素—— 金白色;木青色;水黑色;火红色;土黄色。 而这些颜色又是怎么来的呢? 古人把世界分解成上下五个部分(五官),每个部分代表一种颜色。而五种颜色的中心就是“土”。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五行的核心——“土”为中心,它向上得到“金”的力量,向下得到“水”的力量,向左得到“木”的力量,向右得到“火”的力量。也就是说五行实质上反映的是五大类基本元素在物质世界里循环往复的存在状态。 在这个循环里只有“土”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四项元素就像环绕中央的土一样,一圈一圈向外扩散。

那么问题就来了:金木水火土中,只有土位于核心,而金木水火四行完全包围了土。那么它们之间应该如何划分彼此的作用范围呢? 其实这已经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阴阳的问题。其实五行之中本来是没有阴性和阳性的,而阴阳之变实际上是建立在五行之上的更高一层的抽象。用现代的逻辑去解释就是用阴阳去描述五行中两种相对的元素。

比如木,它在五行中属于阳,因为它代表了生发,所以是与木性质类似的阳气生发的过程;而水是阴,是因为它代表了沉降,与木的向上生发相对。由此形成了一个阴阳两个方向的循环。在这个循环里阴阳相互依赖,彼此消长。 在这里我引入一张图表更好的展现这个过程。这张图表里的圆圈代表一个完整的大循环,而在每一个大循环里又有阴阳两个小循环。这样金木水火土就分成了八个方位: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东北和后北。

而阴阳的分配正好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 上列四个角,即东南西北,各占一个字,代表着四种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 下列四个字,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的阴阳两个方面。每方面各占两个字。

这样整个宇宙被划分为25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包含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这样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金木水火土各自管辖的区域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作用是互相影响但又各有不同的。这就是中国五行学说最本源最核心的内容。

公冶睿博公冶睿博优质答主

我觉得吧,《说文解字》里解释的“璆”字有美玉的意思,可能有点误导人。 其实“璆”这个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其本义应该是一类东西,而不是一个个体存在物(比如一块石头)上的属性,因为单个字是不能用来表示一类事物中所有事物的属性的,而“美玉”这一范畴里的所有玉器都是同一类事物,所以“璆”是用于描述这类事物的。 那么这这一类中的每一块玉都是有“璆”这样的含义的吗?当然未必如此——我们只能说这块玉有这个特点而不代表另一块的特性。因此“璆”是一个形容性质的名词性词尾。 西周之后到春秋战国,人们发现某些玉璧和玉琮等玉器具有某种性质,于是开始赋予它这种性质了;但在这之前,玉器的材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其他物质没什么两样,它们的外形、纹饰等等才具有明显的区分特征。 所以用“璆”来形容这些新出现的玉器是有意义的。 但到了秦代,人们渐渐不称呼它们为玉了,而是叫作“石”或“石器”(如传国玉玺),虽然有些玉质或者半玉质的文物也保留了下来,但仍然以石之名来称之了。 不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规定小篆作为官方文字,而小篆是隶书的前身,它是从古文演变来的。其中有一个字形就是“璆”的字形。它的上面一横代表的是玉器,下面是表示玉石之类的物品的词尾“酉”。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词应该是“璆”的原型。 这时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酉”为什么代表“酒”? 个人认为是因为古人制作玉器的时候往往要蘸着水、泥或其他什么东西来操作,沾上这些东西后,最后经过打磨抛光,形成了一个个的凹槽,类似酒杯的形状,而且有的可以倒出液体。古人看到酒杯一样的凹槽时很容易联想到盛酒的器皿——其实只是巧合而已……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