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五行属性是什么?

卞芗卞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提到吴起的祖籍是鲁国。而齐国与鲁国的国界在今天的山东泰安县东南一带。所以从地理上看,吴起的祖籍更可能是今天山东省泰安市东南的肥城县。 而《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在位时期,济阴郡有县名为“肥成”(后改为“肥城”)。颜师古注曰:“肥成者,秦邑也;汉因之。”又引如淳语曰:“秦庄王伐魏,虏魏太子增,处之肥成。” 结合《索隐》提到的,汉代的肥城县城位于古肥邑故城的东北,认为这里的肥城是指战国魏国的“肥城”,即秦汉时期的肥城县。那么就可以推测,吴起的家乡是在战国时期属于魏国的肥城县。再根据史书上对吴起的描述“其乡里谓之西伯夷”,则他的故里应该在今山西省芮城县境内。

晋朝杜预所著注解《春秋》的著作《春秋经传集解》中提到,周灵王的时候,晋国大夫荀偃去世,诸侯国的使者前来吊唁,晋悼公在郊外迎接并招待他们。按照礼节,悼公应该穿丧服送客,不料却穿着祭祀时才穿的礼服。大臣们都很吃惊,问他原因。答道:“荀偃生前有功于国家,他是我国有功之臣啊!我感谢他为国尽忠,所以用正装表示祝贺。”

这里提到的荀偃就是吴起的同乡兼老师。而他的故里也在山西芮城县。 这样看来,《广韵》《玉篇》等书中所说的“晋大夫叔向生五子,曰吴、曰晏、曰韩、曰丘、曰褚。”其中的“吴”就是指的吴起。他的家族本是晋国公族,但是已经在春秋中期没落,到吴起时已经沦为普通贵族。 《隋书·卷三十六·艺文志三》收录有梁昭明太子萧统所撰写的《文选序》,其中提到了“吴尚书”。张舜徽先生指出,萧统所说的吴尚书,即魏晋时期的吴质。而魏文帝曹丕的《典论》中,提到吴质的封地原来隶属于沛郡,而在东汉末年,沛郡属下各县的治所多在汉代原有的旧城地址上建设。因此可以确认,吴质的封地在西汉时的治所在今江苏沛县西南。到了东汉末年,治所迁至东汉彭城郡的治所附近(今江苏徐州市西南)。 这样一来,除了山西一地的说法外,我们还可以再加一个吴起的籍贯——徐州丰县。不过,丰县的地理位置处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或许正是这种多民族的交融性,才造就了吴起这样的杰出人才吧。

郝少纶郝少纶优质答主

荥属水,“荥”主要反映与本经荥穴相“合”的五脏及经脉发生较重的病变为病候,如胃经荥穴内庭可主治胃痛。

“荥”本义为小泽,小湖,引申为水流细小之意;作为诊察脏腑病情的五腧穴之一,穴名“荥”,指病邪自井穴沿着经脉向身体内部传变,病势较浅,邪气尚微。因诸阳之气,自下而上,犹如流水之循行,故以水喻之。

十二经在背腰部的脏腑俞穴和在胸腹部的募穴合称为俞募穴,一般认为,脏的俞穴在背部,募穴在胸部;腑的俞穴在背部,募穴在腹部,它们各主一身之阴、阳。根据上胸腹之募与下腰背之俞配合原则,十二经脉的井穴取胸腹部募穴当其水,荥穴取在背部脏腑俞穴的下部当其火。《素问·六节藏象论》:“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有肺气的敷布,有肾气的温化,方能四布五经,下达膀胱。所以,肺和膀胱分别为肾的所不胜和所胜。肾在背与肺为邻,在腹与膀胱相接,其经脉也相互衔接,故经言“肾合三焦膀胱”。水为火制,火为水伏,故将肾视为水火合宅,内寓真阴真阳。肾的生理功能为肾精能生髓,藏精,主骨生发,通于耳,主二便,外应毛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肾在五行中属水,故将肾的井穴取在胸腹部募穴“京门”当其水,荥穴取在背部脏腑俞穴“膀胱俞”之下部当其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