杺五行属性是什么?
“心”字作为文字,在殷商卜辞中即已有之。但甲骨文中的「心」的字形(上图中的字形 A)与「高」的字形极为相似,二者当同源。而「高」字的本义便是「心」。《说文》云:「高,头高也。从宀,一声。」「宀」表示住宅,「音」表示头顶,合起来表示住在家里的脑袋。这个脑袋当然就是心的所在了。「心」的本义指人或动物的心脏、心脏部位的肉等。它是形声字,「忄」为形旁,表达意思,「高」或「辛」为声旁。
金文中「心」字(上图 B 所示)演变自甲骨文,惟左右两侧稍作调整。小篆(上图 C)承袭金文,仅略作调整。楷书(上图 D)始变体,与今字形近。可见「心」字是由「高」或「辛」衍化而来。「辛」是“西”的本字,所以「心」与「西」有相通之处。《诗经·郑风·野有蔓草》:「心有野蔓草兮。」此处的「心」便当译作「西」。又《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里的「心」也当读作「西」 。
现代汉语中「西」可作名词和副词。它作名词时基本意义是指西方,即西方土地,西方人或者西洋人的意思。比如我们常吃的葡萄,英文叫 grape,音译为「格老派」;进口的汽车,英文叫做 car,音译为「卡」;我们吃西餐,学英文的「for the west」等等都是指「西」方。
除了做名词外,「西」还可以充当副词,表方位和指向之意。这时多用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比如「走西」(走去西边),「听西」(向西方聆听),「望西」(朝着西方眺望)等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古人称心脏为「心灵」。《尚书·周书·泰誓下》:「惟尔知幽,惟有吕虞。」孔传:「心谓之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