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方位五行属什么?
题主可能弄错了,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每一类都包含若干具体的事物。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例如中医就仍旧坚持用五行理论来说明疾病成因并指导用药。 而西方却没有五行一说,而是把世界区分为四大元素——土、气、水、火——和五大元素——金属、水、火、土、空气——两种形式。
17世纪荷兰人范·赫耳姆曾将这五种元素命名为“原始材料”(materiales primitives)或“原始质料”(matter primes),认为它们是创造万物的基本原料。而瑞士方位学说中的空间概念和五行显然是大不一样的。 所谓的瑞士方位其实就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那么它们和中庸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就要说到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中”——来解释了。
中国人所说的中并不是一个物理上的坐标,而是一个有深刻哲学内涵的概念。《礼记·中庸》中说:“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这里,中已经不是具体的一个点或一个位置了,它已经上升为宇宙的根本法则和万事万物遵循的道德准则。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中是对称、平衡、和谐等意义的总和。
当古人谈到某件事物办得恰到好处,完美无缺的时候就使用了“中等”一词。比如一个秤很准,我们说它可以“中”,一件衣服做得很合身我们也可以说它可以“中”,甚至说一个人长得好看也可以用到这个词。所以“中庸”其实是指一种过犹不及的状态,也就是事物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什么是“执中”了。所谓“执中”就是指以中庸作为处世待人做事的准则。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必须学会“守中”。所谓“守中”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注意保持平衡、不过分、恰到好处。而这种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求中”。 所以从上述来看,古人教给后人的不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而是告诉人们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偏离这个中立的立场。至于这个立身的方向到底在哪里其实并无大碍,反正只要不偏不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