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五行中的什么?
得阴阳、得五行、得气,是中医里面对于人体结构功能的描述,也是古人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人体生理功能。 中医理论中,阴阳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可以描述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生命和自然现象。而五行的原理与阴阳一样广泛存在。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基于阴阳五行的学说建立起来的,所以,掌握了阴阳五行,就把握了中医的思辨基础。 那中医讲的“得阴阳”是什么意思呢? 《黄帝内经》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法于阴阳”就是说,要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进行日常调养。 在《内经》中,有很多关于阴阳变化的描述,比如: “日出东方,其大如轮,月望乃消,是故月满则海水盈,月盈则海风生而人气盛……” “午则太阳中之,阴气渐减,阳气微泄……至暮而为阴所覆蔽,则阳气微而寒气甚。”——《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这些论述都告诉人们,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受自然界的影响,具有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与阴阳的变化密切联系在一起。 所以中医养生很重视外界环境对人体影响,主张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调摄精神情志,调节日常生活。 除了顺其自然外,《黄帝内经》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防措施,如“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行息,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
中医讲的“得五行”又是怎么回事?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它是世界万物起源的基础。在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人身上,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肃降、肾主闭积。这都是五脏化生的结果。
《黄帝内经》中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就是说人要像大自然一样和谐地运动,这就是“得五行”。 那么人如何做到五行和谐呢? 《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描述: 在生活中,人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的法则,做到劳逸结合、起居有度、动静结合、适度锻炼。在情绪方面要做到乐观豁达,不被负面情绪所困扰。只有全身各脏腑组织协调一致,气机通畅不郁,精血津液运行无碍,才能做到“得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