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属于五行属什么?
“革”字,从文字学上看,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像用刀革制的器具的样子;而小篆的字形,则像把皮革覆盖在刀上并加以缝制的样子;楷书的字形,则是根据小篆的形状,进行简化后书写而成的。可见,“革”字的字形,是表示制作皮革的工具,而且这种工具,应该是一种狭义的刀具(即削制皮革的刀)。
说“革”属金,主要是指“革”字的字形所表示的工具而言,也就是狭义的金属工具(刀)制作皮革的过程。 而说“革”属火,则主要指用皮革所制作的用具或者用品来说,比如衣服、鞋帽、袜子等,都属于火的范畴;再比如房子里用的地毯、窗帘之类,也是用火来象征的;再比如说车,古代的车主要是马车,而马的主要用途就是拉车和骑乘,马在古时属于“火畜”,因此用车来象征皇帝或领导的权杖就符合“火”的特性了……总之,用现代的五行观念来衡量,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很多文化遗产,都包含有火的元素,而这恰恰也是“革”字所具有的属性!
所以 ,“革”字,从五行上来说,应该属于“水火既济”卦象,其性质为阴(坤)阳(乾)相应,内外沟通,上下协调,相得益彰,完美无缺!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构成的,五者相生相克,相互为用,无穷无尽地运动变化着,推动和维持着宇宙的生生不息;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可按一定规律,依次划归木、火、土、金、水这五类。五行的理论体系,是我国古代用于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组织规律的一种学说。
革字在康熙字典部首为 革部,部外 11画,总笔画 19画。
革为会意字,象剥下兽皮之形,古代有“刻木为兵,铸铜为革”一说,“革”在古代也指一种比较厚重的铠甲,金属(兵、革)取代木石制成的兵器,是社会进化的一种象征,所以用“水”字替代“木”字,表示革新、变革的意思。
革和金的区别,甲骨文和金文中表现比较明显,金属,所以从“金”字旁,但是皮革的“革”本应该是“韦”字,因为像张开的兽皮,在文字简化的过程中与“金”字发生了错位,但是含义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改革”的“革”就不能写成“金”字旁。革字在《易经》中,为“鼎”卦的主卦,象征革除旧的,革新换代(革故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