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在五行什么意义?
“五色”中“黑”居中央,对应方位是土,四季最后一个月(冬)也是土。所以黑色和土的关系最大。
《礼记·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郑玄注:“天地者,阴阳之位;万物者,草木之物。” 这里提到了“阴阳”,所谓“阴”就是阴气,所谓的“阳”就是阳气、太阳。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分为阴阳两部的,并且大多是在太阳的照射下才能产生,生长。比如草木都是在有了太阳之后才发芽开花,有了阴阳才得以生育万物。而黑色的本质就是阴。 所以五行中的水,实际上代表的是阴,而不是阳。水多了就会产生淤泥,所以水是黑色的,而不是清亮的。这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来历了。我们的地球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地球的外围被一层厚厚的云包裹着,只有太阳照射的那一点是湛蓝的天空,其余的都是黑的——这就是水的性质,它把阳光反射到地球的核心,地球才有了温度。如果没有这层水气,整个星球都会是一片寒冷的冰原。没有了水,就没有生养万物的土壤。
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五色和五方、五脏、五音、五味都是相互对应的。黑色属于五色之一,五方对应的则是北方,五脏对应的则是肾,五音对应的则是羽,五味对应的则是咸。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通过相生相克平衡五行系统。“生”表示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克”表示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具有抑制、制约、消除的作用。生克有规律,是为相生相克。相生的次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可循环无限地进行下去。相克次序则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同样可以循环无。
而五色对应五行,黑色五行属水,《黄帝内经》有记载:“黑色通于肾,肾和则骨髓实,发黑有光,牙齿坚固。”肾开窍于耳、二阴,对应人体的腰部,黑色具有补肾的功效。由于水为至寒之物,黑色食物具有补肾功效的原因或许与水有关。黑色食物的寒凉之气进入人体后,首先被最先感知的就是处于低温环境中的肾经,肾经得此寒流之助,由虚转实。《黄帝内经》中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经充盈,对其他脏器就会有固护和滋养作用,从而起到养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