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有五行吗?
姓氏的“姓”,在中国最早的书籍《尚书·序》中就有记载了:“黄帝之二十五子,十二人得姓。” 那么这些姓是怎么来的呢?有的来自于祖先的爵位:周文王有十七个儿子,其中六个儿子的爵位是侯;周武王有九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的爵位是侯。他们分别以侯为姓,世代相传。
当然还有母亲所在的部落称呼为姓。比如舜,尧的父亲因为其母有邰氏,所以姓姚。周武王的哥哥旭王,因其母是大邑姜氏,故姓姜。
除了这两个来源外,其他姓氏的来源都比较神秘。但不管是来源于国、于邑还是宗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们都是上古时期重要的种族标识和文化符号。 在现代汉语中,姓与氏的区别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很多姓氏的文字表达形式都一样。但古代不一样,姓氏表示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东汉经学家郑玄是这样解释这两者的区别的:“姓,生也,从女,承守祖宗之位而生者也。氏,声也,从字,褒扬先祖之功业而发声者也。”意思就是说姓是女性一脉相承下来的名字,氏则是男性在事业和功业上的标识。
那么,姓氏有没有可能像欧洲和中东的姓氏一样起源于父系血统呢?很遗憾,没有!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中国古老的姓氏起源都跟母系社会有关。因此可以说中国的姓氏制度起源于母系社会。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因为五行缺什么,而在取名时加入什么五行属性的字,以此来求得五行的平衡。其实姓名学中并没有这些说法,它研究的是姓名中用字的笔画数、发音、字义等,而没有关于五行的字眼。
但五行既然被认为是对万事万物的属性概括,有些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把五行的概念运用到姓名中来了!比如下面这篇文章中所说的就是这样,姑且作参考吧。
有人认为姓氏与五行没有关系,那是你没有真正明白五行学说。现在给大家讲一下,怎样运用五行的原理对姓氏进行分析。
第一类:木之姓
木之姓的判断方法,是按照文字的造型。有草字头的姓氏为木,如:艾、贾、茶、赵、苗、柏、柯、桑等。含有带“木”字部首的字为木,如:桥、栋、榕、柳、林、柴、杜等。含“禾”字部首的字为木,如:季、程、朱、粮、颖等。还有“凡”字旁的字为木,如:刘、秦、杜等。
第二类:火之姓
含有“火”字部首的字为火,如:炎、炜、炯、炜等。且由“火”字组成的复字为火,如:灵、理、祖、精等。还有金之姓和水之姓相组合的复姓,也有当火的。
第三类:土之姓
有“土”字部首的字为土,如:士、城、坪、建国等。“邑”字旁为土,如:都、阳、雷、齐、邱、邢、颜等。“圭”字旁也为土,如:徐、圭、颍等。
第四类:金之姓
“金字”旁的字为金,如:钱、银、铭、铜、铁、锺、鑫、锺等。“王”字旁的字为金,如:璋、琦、理、珏等。“钅”字旁的字皆为金,如:铭、钱、钰等。
第五类:水之姓
带有“氵”字旁的字,为水之姓,如:江、河、池、湖、汪、洪、海、沛、清、淳、澄、涛、涛、滋、冰等。
由五行组成的复姓
1、有木、火的复姓,如:焦、柯、晁、栗、黎、綦、桂、樊、桑、桫椤等。
2、有木、水的复姓,如:湛、汪等。
3、有金、火的复姓,如:韦、銮、钦、钓等。
4、有金、水的复姓,如:银、铁、洪、钦、澄、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