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行代表了什么? 先摆结论,五行生克关系代表的事象不是固定的,是不断循环、相生相克的。 水旺(多)——火灭(少)——木生(多)——火衰(少)——土克(少)…… 水木旺(多)——金泄(少)——水土克(少)——木生(多)…… 金旺(多)——水灭(少)——木生(多)…… 如此循环不休。 五行相生: 水生木,也就是说水多了可以养木;木生火,也就是说木多了可以生火;火生土,即火焰可以燃烧产生热量,使土壤变暖湿;土生金,也就是说土地里有黄金存在;金生水,也就是金子放在水里会溶解。
五行相克: 水克火,水能灭火;火克金,烈火能炼真金;金克木,金斧头可以砍伐树木;木克土,大树可以遮蔽土地;土克水,汪洋大海能够淹死小人。
上述只是对五行基本属性的概括,那么五行之间具体是如何生克的呢? 比如,现在甲日生人,天干透出乙木,那么称之为甲木透乙。由于乙属阴柔之木,甲又属于阳木,因此称作“木有根”。再有壬水于亥月(十月),癸水在丑辰未戌(四季末)均为水势浩大之处,谓之“水有源”。至于丙丁之火,甲木能生,但毕竟木生火,此火无源,故称“火上煎油”。
辛金的源头在于甲木,因为庚金虽带剑锋,刺破甲木,却非辛金所喜,所以只有甲木为辛金的源头。而乙木却是戊土的源头,因为乙与戊合化后,阳土得阴木滋养,自然茂盛。
赞同 59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24 12:09:07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遍及中医、建筑、命理、占卜、相术等,甚至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五行学说推衍于五材,以木、火、土、金、水等五种物质的运行变化,阐释世界万物的形成、运动及相互关系。它将世界万物归纳为五类。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建筑、堪舆、占卜、相术等领域,用来解释或者描述事物属性。五行学说出现在商周时期,至秦汉时期逐渐完善。《尚书·洪范》认为五行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而其相生的次序则是金、木、水、火、土,相克的次序则是木、火、土、金、水,其思想体系已十分完备。西汉《周易·说卦传》在阐释八卦时,将五行用于解说,提出了"二五而成《易》"的观点,五行体系正式纳入《周易》体系,成为《周易》解释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分为五种属性,有相生和相克两种关系,相生即 gold 、 water 、 wood 、 fire 、 earth ,相克即 wood 、 earth 、 water gold 、 fire 。五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即为相互生;反之则相互制约,相互排斥,即为相相克,用现代一点的术语讲其实就是五行的平衡。
赞同 59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1/29 2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