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五行什么意思?

禄诗薇禄诗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荏”这个字在现代的汉语字典里解释为[rěn] ,但是它在古代的解释是“荏冉”。《说文》曰:“荏,草名。”——其实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麦子”,或者更广泛一点指“禾本科植物”的意思。(关于《说文》的体例问题,按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给每个字列出一个拼音、部首和字形结构,解释这个词的意义以及用例等”)

那么这跟五行属什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在古代阴阳五行学派看来,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类到这五行之中。比如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排序,并不是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样来的,而是以它们在自然界的顺序排列的。水最先,金最后;木排在中间。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这样的: 水木火土 金土水火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火生土”和“木有根”都是合理的,因为大自然中本来就是“火烧泥土成土壤”。而“土克水”则是自然界不存在的,所以被土克的水往往代表江河湖海等等。

这里重点来了!古人发现,自然界很多东西的生灭是有时间顺序的——比如草木由春生发于土,然后夏天茁壮成长,到了秋天就慢慢凋零化为泥;水蒸气遇冷凝结成雨露、露水遇到阳光变成露珠,然后经过树叶上的小洞慢慢渗透下去,这样树才有水源;火种靠摩擦产生热量然后引燃其他的可燃物…… 所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万事万物都有个生命周期,这个周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也就是“五运”,每一运十二年。这五运的性质根据五行相生的关系决定其属性。

由此引申出一年有“六气”,每气十七天,共有十个月。这六种气的性质根据五行相克的顺序来决定。最后每年剩余的一天,也就是大寒至立春这期间的节气叫做“节令”。它的性质是根据五行中生克的顺序来得出的。 因为节令的时间最短,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得到的结果没有影响,每年的公历1月20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大雪节气开始,冬至节气结束。

接着我们看农历腊月(农历十二月)初一到三十的日子。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最特殊的一个,因为它同时出现在农历月和农历年之间,所以叫“冬至节”。冬至节的特性的“节令”的属性。它所属的月份是农历十一月(小雪到大雪)。这个月是水旺之月。所以冬至的特质是寒冰千里,天地一片肃杀。

接下去看看小寒和大寒这两个节气。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大寒气温最低,并且处于“五运”中的“水运”时段。水运的特性是什么?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次序是“生克制化”的过程,而水运却是“封闭循环”。所以水运的特性是“循环不息,周而复始”。大寒和小寒的特质是:天气寒冷,但阴气盛极而衰,所以有小寒。阳气也开始萌芽,所以又有大寒。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