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字能代表五行?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这里把五行和水、火、木、金、土联系起来了,并且用五种事物的性质来解释它们的含义。这就是后世“五行说”的基本内容。 不过这里的五行只是作为万物本原的一个范畴存在,还没有成为后世用以判断万事万物的工具,这一点和现代的数理化学不大一样。
到了春秋晚期郑国大夫子产提出“五行相胜”说(《左传·哀公二十九年》),五行开始具有了属性观念。它被用来解释社会现象了。 “五行相生”就是后来“五行学说”。它以五行的特性为基础,建立起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并以此来说明其他一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如《尚书·洪范》中的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水——木—火—土—金;而《周礼·大祝》中的排序则是:水——火——木——金——土。两者相比,前者的顺序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水木;而后者是水火木金土。两者的规律是一致的,都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士,土生金,金生水……”如此循环往复。
按照“五行相胜”的观点,万事万物都可以用五行进行标示并用五行的方法来进行描述。比如人的五官可以标示为:目(木)、耳(水)、口(火)鼻(金);人的五脏可以是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中医理论中关于脏腑经络的性质和阴阳五行的属性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人体看成是一个由五行构成的有机整体,可以用五行生克的原理来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在中医诊断中,可以将五行的属性加以结合并运用到问诊、望诊、闻诊、切诊之中,从而对疾病进行分类和判定。
在中药学里,常常根据药物所含的成分将药物划分出相应的五色,再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决定药物的配伍。比如麻黄所含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属于辛温解表药,它的主治功能是发汗散寒,因此属木;甘草所含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甘平,主治功能为补中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因此属土;黄连所含成分主要为小檗碱,苦寒,主泻火解毒,清心明目,故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