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有哪些故事?
甲戌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八月,又占领上海。11月,国民党政府西迁武汉,上海成为“孤岛”。1939年1月,日军攻占南宁。2月,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日军为切断国际援华通路,继续南侵,中日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抗日救国运动高涨。这一时期有周而复的长篇小说《狂欢的古城》、《白求恩大夫》、《入伍》等;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杂志;袁水拍的揭露蒋介石卖国投降罪行的诗《马嵬坡》以及京剧《三打祝家庄》等优秀文艺作品出现。
从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起,德、意、日法西斯的铁蹄横扫波兰、北欧、法国、巴尔干半岛、苏联和东南亚广大地区,世界性法西斯战争达到高峰。战争又迫使一些大国进行着战争与和平,民主与法西斯等重大问题的反复较量、斗争妥协和决策。如:英国与法国在1939年9月3日对德宣战后,在1940年5、6月又实行绥靖政策,签订了“慕尼黑协定”。6月法国全部沦陷,英、美等国才再次进行联合作战,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又爆发了。作家们以各种方式表现了全世界人民同仇敌忾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主题。
这一时期,戏剧活动比较兴盛,从上海“孤岛和抗日民主根据地,涌现出一批爱国救亡戏剧,如陈白尘的《乱世男女》、《结婚进行曲》以及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绑票》,夏衍的《愁城记》等。报告文学也有相当可观的成绩,徐迟的《财主的儿女们》、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王芸生的《六朝风云》等陆续问世;还有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端木蕻良的《浑河的警号》和丁克辛的《上海一周间》等优秀篇。
30年代后期,解放区“鲁艺”和上海“孤岛”一批进步青年作家,如丘东平、胡也频、柔石、叶紫等人,创作了一系列清新优美、感情浓郁、刚健质朴而又生动活泼的小说。他们大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鲁迅把他们称作“左翼文坛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业绩,便把这些作家的小说称为“左翼小说”或“左翼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