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后魏纾结局如何?
魏纾自幼丧母,为一孤女,后随其父到秦国经商定居,其父经商有道,成为秦国知名富商,魏纾从小聪颖好学,有勇有谋,并跟随其父打理家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商风格和经营理念,成为一大家闺秀。魏纾19岁之时,秦国国内饥荒,流民众多,其父将家中粮仓尽施舍于灾民,又散尽家产,带领众乡民前往河西地区,开辟生存之源,一路历尽磨难,终于在黄河渡口落足,以经商为由,又重操旧业。魏纾见此地沃野千里,人烟稀少,又有黄河水运之利,又开垦田地,从事农业,带领众乡民安居乐业,又结识当地贤人吕不韦之叔吕公,结为挚交。
其间,魏纾与吕公之侄吕不韦情投意合,恩爱有加,后应吕公之愿,将二人婚约改为兄妹之约,后二人虽多次情深意暖,但均未跨过叔嫂之礼,魏纾随吕不韦周游列国,博古观今,知天晓地,见识大增,成为秦国知名才女,后秦军攻打赵国,屯兵邯郸,吕不韦奉吕公之命前往邯郸经商,魏纾因牵挂吕不韦,又应赵之平原君之请,前往邯郸,二人在邯郸再次结缘,因秦国围困邯郸,粮食断绝,魏纾和吕不韦共同赈济平民,救活无数百姓。
后秦军解围邯郸,魏纾和吕不韦跟随吕公返回秦国,在返回途中,秦国国内政局突变,赵太后在吕公的策戈下夺取了秦王政之母帝太后与秦相庄襄王的权力,魏纾在途中遇到赵太后使者,并在使者极力劝说下决定回秦辅佐赵太后,魏纾向吕氏叔侄辞别,吕不韦和吕公均表示理解和支持,遂与魏纾分手。魏纾回秦后成为赵太后最得力的大臣,秦相庄襄王为夺回权力,采用离间计,故意让吕公、张楚、魏纾等随魏太后去魏国,故意让魏纾成为庄襄王怀疑和攻击的对象,魏纾在赵太后的维护下,保全了自身,此后秦国政局又发生突变,赵太后败北,帝太后和庄襄王复位,帝太后逼魏太后和魏纾自裁,魏纾在邯郸救助的平民魏人进京上奏,替魏太后和魏纾申辩,帝太后在庄襄王的劝说下,赦免了魏太后和魏纾,但将魏纾发配至巴蜀。
魏纾被发配到巴蜀后,与当地土著生活,结为兄弟和姊妹,又组织巴蜀民众和当地部落抗击外族入侵,多次转战于高山峡谷之间,屡建奇功,成为当地民族团结和共同抗击外敌入侵的典范。其后庄襄王病逝,秦王政亲政,帝太后召回魏纾,魏纾未回,秦王政又派使者前往巴蜀召魏纾回朝为相,魏纾感念巴蜀民众和土著的兄弟姊妹之情,又考虑到自身经历,断然拒绝了秦王政的命令,秦王政派兵前往巴蜀,魏纾率领巴蜀民众和土著与秦军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巴蜀之乱”,最后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魏纾带领众兄弟姊妹撤出巴蜀,向南逃往西南大山深处,途中被秦军围困于两江发源之地,魏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大峡谷中英勇就义,与魏纾一起就义的不仅有巴蜀百姓和土著兄弟姊妹,还有魏纾在邯郸和巴蜀救助过的数十名平民,此地因魏纾而得名为“纾峡”,为今两江之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