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八卦怎么读?
五行的基本含义,最早见于《尚书》和《左传》等古籍中,是古人基于万物所具有的形态、性质以及变化而进行总结得出的五种抽象概念,即水火木金土五个实体。 五行有“行”的意思,指的是流动不居的状态与规律;也有“象”的含义,代表世间万物的形态及变化;此外还有“数”的概念,代表了事物的量变过程及运动轨迹。 “行”本身就有行走、行动之意,故五行在最初也指事物变化的五种状态,分别是生、成、衰、息、亡。如春天草木生长属于“生”;秋天草木枯萎属于“亡”。
“行”还可以理解为路径、过程或者运动方式,因此,五行又可以分别解释为水往低处流的运动状态、火燃烧的过程、树木的生长方式和土壤的包容性等等。 五行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可以归类万事万物,比如把人体归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把颜色分为赤、青、黄、白、黑等五色;把人的情绪分成喜、怒、哀、乐、怨等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五行是万物的基础,也是世间万物的缩影。
至于八方的说法就比较简单了,八方就是指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八个方向,它们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天体的认识。在古代人们认为日升于东落于西,月出西方落东方,所以有了上下之分,东南西北也就成了四方。 而所谓八方则是因为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南北极各有一片海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了东西两半球季节相反的现象,于是就有了上下的区分,从而演变成了八方。 这八方的概念后来被应用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去,用来象征宇宙中的八个层次,每一层都对应着相应的天地之气,这给古人的修行和治国提供了指导思想。例如儒家倡导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都是由此而来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五行和八方的概念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不过我们大可不必深究它们的内涵,只需要记住其外在表现就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五行的特征去理解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也可以借由对八方的了解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为我们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