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的五行属什么?
1.五行学说,是中国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医学哲学思想。所谓“学”,是认识方法;所谓“说”,是事物分类的说法。《五行义》曰:“凡言‘行’者,诸行、行动、行为……皆谓动也。”“五行”就是五种运动的状态或方式。 2.金、木、水、火、土,是古代中国基本的五大要素,称为“五行”。这五大元素互相生克,盛则衰,灭则新,持续循环,发展出宇宙万物的变化与秩序,形成中国哲学的基础概念体系之一。五行的具体含义有:
①五行的相生相克,其实质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态势即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协调。这种协调是通过五行之间的一方面相滋,一方面制约的关系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维护自然的正常秩序和发展变化。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静,便谈不上动;没有克制,也就没有滋生。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抑其旺盛,挫其涌阳,制其亢而济其枯,取之有道,以生以成。”
②五行的相生相克既包含着有序性与组织性的内容,又包含有无相克、逆反相胜、矛盾对立统一的内容。如金能克木,但木又能克土,土既能克木又能生金,这就是有序而有制的和谐关系。又如水多能淹灭火,但当水势过于强大时,火又可借木相助而使水屈服。这便是矛盾斗争和相互转化的和谐关系。可见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现象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都是相对而言的,无绝对的稳定状态,只有不断地运动、变化才符合自然界的本来面目。同时,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动又是整体与部分、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所以,人们必须注意整体的观念,把握全局的原则和局部服从于整体的思想。
3.在五行的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母”和“子”的两重身份。“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例如,木的生克关系中,木属于“子”,火和土地属于“母”。 在五行的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同时具有“所胜”(被克者)和“所不胜”(克者)两重身分。“所胜”是指克制者本身属性之外的另一五行属性。“所不胜”即克制者本身的属性。比如火克金,金是属于西方七曜中的白色,白色属金,火克金是因为火本身就带有金的属性,称之为所胜,又称畏色;然而火不能生土,因为火并不具备土的特性,它只能生金,由于火不具备土的特性,故称所不胜,又称所不生也。 金:金属之性为坚固,收敛,肃杀之气。
木:植物之性为生发,条达,向下的气。 水:流动之性,向下,寒冷之性。
火:温暖,向上的特性及向外散发之性。
土:长养万物,承载,受纳之性。 4.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日属阳,月属阴;天气主阳,地气主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坎为水,离为火,兑为泽巽为风;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等等,这些都是古人概括出来的,用来说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用阴阳五行的方法来解释的。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5.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把五行当作构成世界的材料,更将其视为世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相生、相克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相生关系表示着各种元素的相互资生、促进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另一方面,相克关系则表示着各元素的制约、抑制关系,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