仠五行属什么?
“仟”,拼音qiān(一声),本意是古代军队中百人为“仟”,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记载:“ 三千馀兵居井陉口, 岂能久乎?” 后又引申出阡陌、计量单位等含义; “万”为数目字,用于计数时,在甲骨文中是一画或二划的“一”、“丨”(读作“横”)字。其本义是“一万”之数,即“十万”的十分之一。到了金文阶段(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才出现了由三画而组成的“万”字和由四画而成的“方”字。
从金文的形义来看,“万”与“方”二字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乱用,一般可换用的只有“万”与“方万”,表示十万的意思。如“万方”中的“万”是指十万,而非一万个,所以这里的“万”不是数词,而是形容词。又因为“万”与“方方”可以通用,因此,这个“万”也可以是表量的副词,相当于“每”或“每一”的意思。 到了小篆时期(秦代通行的文字),为了书写简便起见,又把“方”“万”两个字合写成一字——“萬”。不过,这时已经看不出原来的“万”与“方”的区别了。
汉隶继承了小篆的字形,只是将小篆的一撇变为一点罢了;到了草书阶段则演变成了一连串的草体笔画了,楷书阶段就固定下来成为今天的“萬”字形了。 而“万”字的金文形体是由“一”、“一”、“|”、“一”构成的;小篆形体是由两个“一”和一个“|”构成的;隶书、楷书都是简化了的“万”字。可见,古汉字是讲究结构的匀称美的。这一点很值得借鉴! 再说说另一个多音字“佰”,同“百”。也是数字之一。但是“佰”却是个不常用且很生僻的字,主要出现在书名里。据考证,它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字演化而来的,由于古人认为“百”的形体不够美观典雅,于是就用草书写法把它写在右边,就成了一个“人”字。后来人们索性就把“百”写作上边是人下边是白的样子。再后来又有人用隶书来书写这两个字,由于当时隶书流行“左高右低”的结构法则,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佰”字结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