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五行属什么?
五音包括宫、商、角、徵、羽,所以,在五行的框架内来分,牙声是宫、喉声是商;舌声是角、齿声是徵;唇声是羽(以上摘自百度知道) 按照这样分的话,“拔”的韵母e/ê属于喉塞音(或称喉阻音),应属“商”“徵”。 “拔”为开口呼,除有喉塞音外还有介音a,其韵母应为[ɑɛ],即不送气的α和ε的合成韵母。从发音上看该韵母与齐齿呼三等字韵母近似,因此可归为“鱼模”部,归属入声“鱼”韵。由于各个方言入声韵尾不同,故各地的“鱼”韵读音也不尽相同。
据知友@王东亮 的介绍,粤语中“拔”入声读 [βɐt̚ ],入声韵尾 -t, 属于塞音韵尾。
客家话中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保留古汉语的入声,一种是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它方言语汇而产生了新的入声调类,且多把-p\-t\-k 变为-ʔ\-m\-n (详见客语百科)。但无论怎么样,“我”的入声都读[ɔ˥˧ tɕʰi̯əŋ˥˥], (其中 ɔ 为阴平 53 , i 为阴入 55 ) 也就是说,这里的入声韵尾仍然是塞音 -t, 即拔仍然属「鱼」韵。
普通话中是没有入声的,取而代之的是由韵头加韵腹再带鼻尾构成的鼻化元音。但由于古入声字大多保留了较鲜明的韵尾,所以在今韵母系统中还是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韵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字的读音仍保持原样——毕竟今鼻化元音的发音方法已与原来的入声相去甚远 ——以北方官话为例,现代北京音系中的入声韵尾-p\-t\-k 已变成 [-ə] ([ʌ]) 并消失,韵腹亦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接近原有的入声韵底。
同样地,在天津方言中(属冀鲁官话天津片),入声韵尾也变成了 [o] \, 而它们的主要来源则是古入声韵的唇音韵母-0、㒶。可见,在北方官话区,古代入声的韵母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些甚至完全改变了模样,很难再找到它的原型了……